查看: 50|回复: 0

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2 02: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沙漠中的绿洲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颜宏京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理解相关内容
1、读题,问课文读几遍。
2、围绕课题,检查自读情况,理解部分内容。
(1)课题中的沙漠指哪儿?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沙漠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描述。(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看看书中是怎么描述的?(读有关内容,并相机理解:不毛之地)指导朗读。(读出环境的恶劣)
(2)课题中的绿洲指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3)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师描述,将学生引入情景。)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不禁感到——(生回答:奇怪、疑惑、惊叹……)
过渡:是呀,在这样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
二、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
1、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指名读相关课文)引导学生用几个重点词概括这部分内容。(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2、谁能看着黑板上的四个词不看书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么做的。(可以先请四名同学合作叙述,再指名单独说)
3、透过这四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1)这是一个壮举,阿联酋人民了不起!(2)阿联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3)付出代价是巨大的。(4)改造环境、克服困难的决心。
师述:老师从中体会到四个字:人定胜天。只要心中有着美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你觉得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都付出了哪些巨大的代价?(人力、物力、财力)阿拉伯朋友是怎么说的?
4、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部分内容。过渡:看看课文接下来又写了什么?
三、感悟阿联酋人民怎样侍弄花草
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2、文中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这部分内容。指名回答并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齐读。什么叫“侍弄”?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人么为什么这样爱护花草树木?
四、联系实际,抒发感想
1、每一篇课文学完,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许多话要说。这篇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哪些话要说?(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还想对谁说)
2、老师也有话要说:(小黑板出示)生活在沙漠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绿洲改造成沙漠。为什么偏偏要等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我们才从梦中惊醒——我们的绿色家园呢?(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新沂市阿湖小学   时守礼
一、聊天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课文读熟了没有?
2、生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3、读熟了,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对课文已经读熟了?没读熟,你感觉哪儿没读熟?(师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4、激趣:
老师对这篇课文还没有读熟,只读了一遍,对沙漠中的绿洲知之甚少。这节课,你愿意做我的老师吗?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设计
    二、精读课文2——6节,感受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
    1、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什么。
    2、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批注。
    3、交流:你认为像老师这样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这里将运用语言渲染、比较、简笔画、示范、以评促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通过品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以学生的汇报交流的顺序为主线。)
    4、读三节一、二句,抓“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引导学生算一算帐,在农村培养一个孩子大约需要两万余元。按此计算,建造迪拜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出示彩图,师数树,生算钱,最后让学生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学生在计算、比较中真正体会到沙漠中植树种草投资巨大。引导学生将2句后的句号改为感叹号。对比读体会建造的艰辛、投资的巨大。
    5、读三节六、七、八句,抓住“纵横交错”一词,让学生画画简笔画,体会工程的艰辛与繁杂。
    6、自由读三节,体会: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读6节,师描述创设情境,体验:
    现在,大家就是迪拜中心公园的小草、小树、小花,请你们闭上眼睛(略停)。“呼——呼——”一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花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的脸上、身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略停)。这时你们有何感受,此时最想干什么?(让学生谈谈感受)好吧,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略停)。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让学生谈谈感受),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
    8、范读6节,现身说法,激发诵读兴趣:
    老师读到“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时,觉得自己身上也落满了尘土,感觉不舒服,不由读得重一些、慢一些。读到“草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时,觉得自己身上也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由读得轻一些、快一些了。
    三、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1、感谢各位小老师告诉我这么多有关绿洲中的知识。老师觉得阿联酋人民对待花草树木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你觉得在我们周围,人们是不是也像阿联酋人民那样爱护生活中的花草树木?
    2、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谈谈自己的看法。
    3、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大家都来爱护花草树木吗?
    4、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5、老师认为在花园里、草坪中竖一块块小木牌,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好办法,牌子上写些什么话呢?
    6、生自由想象练说。(引导学生注意运用富有人文情怀的语句,如“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等。)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教者: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教师 郑英姿
    评议:海口市教培院教师
    授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请齐读课题。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生:我了解到了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的。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设计
    二、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的
    过度: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中没有绿色,没有生命,很难让人联想到美,可在阿联酋却有一个美丽的城市迪拜,那里充满了生命。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6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
    生自由答
    师:能通过读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朗读第二节,后指名读)
    过度:请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深有感触。可边读边画。
    出示句子:阿联酋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棵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在我国农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计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图示)   
    师:请看图,你估算一下建造一个这样的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自由回答。
    师:这么多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去了呢?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后回答:①买土;②建得漂亮。
    师:那里的水是怎么样的?土是怎么样式? “纵横交错的水管”是怎样?谁能画一画?
    生画(水管图)
    师:真棒。读出有关句子
    生读文,齐读,个读读出“纵横交错”。
    生再齐读。
    师:生活中何物像“纵横交错的水管”?
    生:电线、立交桥-----
    师:请用“纵横交错”说一句话。
    生:小区里的电线纵横交错。
    生:南大立交桥纵横交错。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迪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答。
    师 :你想不想到那里看一看?师放幻灯片!   
    :   

    师:练读第②,读出美!
    指名读!齐读③—⑥
    师读“呼……风来了……”生当小草、小花,闭眼想象,
    师:你此时最想做什么?
    生:洗澡。
    师:我拉出水管给你们这些小花小草洗澡了……你这时心里如何?想对园林工人说什么?
    生说:谢谢你们
    师:请自读课文,读出心里感受!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再后评价,再读。
    三、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师:请默读全文,思考: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后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
    师:阿联酋人民真了不起,他们用心血、智慧、勤劳培植出这样美丽的花草,让茫茫沙漠遍布绿洲,他们创造了奇迹。

    评 课
    夏竟文主任:先请授课教师说教学设计意图。
    郑英姿老师:我的教学设计的理念是: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子来加强训练,让学生在通过诵读体验情感,通过读让学生去感悟,懂得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另外,我还收集沙漠荒凉的图片、城市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樊丽琴老师:我先提个问题:郑老师为什么先学第③段?
    郑英姿老师:我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下去的,我的教案不是这样设计的……
    樊丽琴老师:是随机的。
    夏主任: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
    傅琴老师:授课老师精心地设计了教学过程,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郑老师在工具性方面比较注重读、说、听的训练,如理解“纵横交错”,能结合生活,先画后说;人文性方面郑老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如教师感情朗读“漫无风沙……,园楼工人来了……”,学生闭上眼想象情景等。不足之处,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的体验,指导朗读不到位,教师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如文中“不,不”处,老师强调读重,但我们要强调个性化阅读,理解不同,不一定重读。某教学环节为:默读——交流——图文,不太合理,是否可变为:默读——图文——交流?这样,先有图文的感悟再交流,学生情感的体验更深刻些!再如改“!”处,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教师这样做!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设计
    庄才卓教师:优点,对学生体现了人文的关怀。缺点,教态不严肃,实物投影的细节应加强,写字教学法要落实指导写字。
    林志士老师:郑老师的亮点,很注重学生的互相评价。不足之处:对优生关注过重,如某个优生回答问题达6处,而某些学生却一次都不回答。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郝艳群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自然、真实,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郑老师作了不少努力,感受很深。
    郑老师的课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比较强调学生的读,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这种做法是对的,但效果不是明显。教师的提问有些琐碎,能否构进一个中心,进而发散出去,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如“沙漠”是怎样的?学生是否有深刻的体验?“培育一棵小话小树如同培养一个孩子”,是否挖掘深透些? “培养孩子”不仅需要经费,还有精神、情感等。语文课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情感、感悟等,要找准切入点……
    林伊静老师:这节课的优点以上老师都说了,我不再重复。我提两点引起注意的问题:第一:改“!”处,为什么要改?让学生自觉接收“爱护花草”是否做到位?学生是否认识“花草树木”对改变环境的重要性?第二,教师讲课的容量太多,什么都讲,冲淡了主题。
    夏竟文主任:我总的说三点感受:
    ①语文教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授课不能面面俱到,强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②这节课的优点:第一,是生成的课,俗话说“计划快不比变化快”,依拐仗走路就走不远。授课教师基本功很扎实,很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把握了语文课的精随-----读,但存在问题,如何通过读让学生感悟文本呢?这是值得探究的;第三,课堂实在、实用。“学生互动”很好,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不是像其他的公开课那样无度“互动”。第四、每位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③第一,情境创设的问题,创设到位,事半功倍。“海南、沙漠”有天壤之别,如何让海南的孩子理解沙漠?创设到位了吗?第二,鼓励一本多解,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要怕与教学预设不一致。对文本的理解,只要不背离文本,如何理解都行。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