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成长》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1 0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成长》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成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成长》是语文S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共分十四个自然段,记叙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却生活节俭,还坚持用自己的劳动——为居民点送报纸,来挣零花钱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课文的一至六自然段写小约翰给我的最初印象,很可爱,很节俭。每次到“我”的面包房总是重复的两句话、重复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好奇。由此我推测约翰的父母可能不太喜欢他,也可能是他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至十四自然段写一个雪天,一个在妈妈陪伴下送报纸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最终“我”明白了,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妈妈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设计理念:
  1、由“我”前后对约翰家情况的不同猜测,引导课文分层,然后分层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
  2、抓住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运用对比法、问题发现法。抓住“我”前后对约翰家情况的不同猜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猜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思、悟,最终懂得从小培养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道理。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成长”
  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一课《成长》,齐读课题。
  2. 谁能用“我们怎样成长”说一句话
  小结:是啊,同学们在家长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幸福地成长着。其实,我们的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的成长,个子越长越高,一方面是心理的成长,懂得的事、会做的事越来越多。
  4.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名叫约翰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他是怎样成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这样的导入不仅直接,而且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成长”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故事内容有些曲折、复杂,学生不容易概括,因此,我用一道填空题加以引导。出示课件
  填空
  一个名叫约翰的意大利小男孩,每次来“我”工作的面包房时,只花 买 。虽然他很想 ,可却从不多花钱买。后来“我”发现他每月给人 ,获得
  。最后“我”终于明白 ,而是为了 ,这样 。
  3、再读填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三、直接提出课文第6和第14自然段,引发学生质疑
  1、不知道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课文里有这样两段话:(出示课件)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 引导学生对比读这两段话,引发学生质疑
  ①琢磨什么意思?“也许”表明这是“我”的猜测,我的猜测是什么?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②恍然大悟什么意思?我忽然想明白了什么?生读“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③师引“我”开始这样猜测(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后来又这样认为(生读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我”开始猜测(生读“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后来又认为(生读约翰家不是没钱)。对比我前后不同的猜测,你们有疑问吗?
  生:“我”前后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段话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四、围绕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自己读文找答案
  1. 师:“我”开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我们得联系这一段的上文去理解。这一段上文是从哪儿到哪儿,(生1-5自然段)。
  2. 学生自读1-5自然段,找出使“我”产生这样猜测的原因。
  ①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②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的说“不够买两根的”,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身上只允许装两元钱。
  理解:“不够”、“几乎天天重复着”、“只允许装两元钱”
  在这里教师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师:正是由于这样,才使我产生了这样的猜测(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3. 师:“我”看到约翰很想买两根香肠,可是他每次只带两元钱不够买,于是有一次,我给约翰拿了两根香肠,约翰要了吗?(生:没有)一起读这段话。
  “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从这段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约翰很懂事,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约翰的两元钱花的很有计划。
  4. 小结:约翰每次只花两元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他很想买两根,可他从不多花钱去买。因此“我”猜测(生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可后来我为什么又认为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呢?我们也得联系这一段的上文来理解。这一段的上文是(生:7-13自然段)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
  学习7-13自然段,思考,后来我为什么又会这样以为呢?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5.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①约翰家有车,所以他家不是没有钱。
  ②他的妈妈在大雪天里陪他一起送报,所以他的父母不是不爱他。
  ③师:约翰每月送报能挣多少零花钱?我们一起读12自然段。
  漫不经心是什么意思?
  他每月挣(生:八十元),圣诞节更多,能挣(生:一百多元),挣不少呀,他对此却毫不在意,不放心上。说明他并没有一次把钱看得(生:很重)。可前面写道他每次到面包房只花两元钱。这又一次证明了他(生:节俭、花钱有计划)。
  节俭不乱花钱,花钱有计划,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能力。
  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什么是生活的能力。
  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我”后来为什么会认为“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得成长。”的原因了。
  四、理解“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 ,这样有利于他成长。”
  1、在这篇课文中约翰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生活能力。你认识到了吗?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2.学生交流
  ①花钱有计划,不乱花。
  ②积极劳动,懂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② 对工作负责任,大雪天也要送报。
  小结:小约翰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在他父母的培养下,他还会掌握更多的生存能力,这样长大以后,他就能独立的生活,不依靠别人。
  五、拓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学们,你们和约翰是同龄人,学习了约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吧。
  拓展部分使学生心里初步树立从小要培养生活能力的意识,实现了新课标三个维度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说板书设计
  成 长
  节俭、花钱有计划
  从小培养生活得能力 懂得靠劳动来获得报酬 更利于成长
  工作有责任心
  板书设计突出了课文的中心,简洁,一目了然。
  • 《成长》说课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