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回复: 0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中国植树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 0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封建社会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绿化树,这是我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可见当时已经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据《开河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缣,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的范围更广泛,当时从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种上苍翠松桧之外,还杂种荔枝,远远望去恰似一片连绵不绝的茂林。《元史食货志》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诏书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并颁布了《农桑之制》,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种榆、柳,均以种活长成为数;他还要求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称赞元代的植树。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
  近代时期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一方面,是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气温明显回升,树木根系开始活动旺盛,这时植树容易成活,农谚云:伏天栽树株株死,春来栽树棵棵生。所以,这时候植树,就全国而言,最为适宜。1989年《睢县志新城》:1982年睢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袁家山(袁可立别业)进行了修葺,辟设了图书馆,植树栽花,美化周围环境,风景宜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