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文明礼仪手抄报:礼貌待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貌待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与人为善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二)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四、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