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回复: 0

《太极拳纠偏》之二十一:松尾闾和骶骼关节...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14 00: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地风升
人身,是最为奥秘的太极。
松开尾闾和骶骼关节,是修炼内家拳和太极拳必须的生理条件。
我的师傅曾说:尾闾,是道家非常重视的一个人体能量部位。师傅又说,先人们流传下来的许多谚语俗语,都是大道至简、道法自然,都要汲取精华予以传承和体悟。
比如老人们常说,小孩屁股上有三把火,不怕冻。此话即与尾闾有关,因为,小孩子们的尾闾是可以转的,稍微一动就产生热量,精气神就焕然一新,所以小孩子玩一天都不觉累。
随着年龄增长,人从12岁开始,尾闾和骶骼关节便慢慢闭合,尾闾部位的热度也越来越低。
一般人在50岁之后,自己用手摸一下尾闾,已基本感觉不到热乎,有些身体不健康的人,甚至感到凉飕飕的。
之后,随着年龄再大,整个脊椎的热度也从尾闾开始一节一节变弱,直到最后一节都感觉不到热乎,此时尾闾部位已经冰凉,人也就快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内家拳为何重视锻炼脊椎“大龙”?道家为何重视打通督脉?都与脊椎有关,都与尾闾有关。
“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历史上许多内家拳大师,都对易理、医学、道教养生等领域研究颇深。
松尾闾和骶骼关节的第三步,即走八卦圈,此圈也源自易理。按照师傅传播太极文化的要求,今天顺便把八卦圈的秘密公之于众。
说明一点,走八卦圈可不是八卦掌的专利,它属于所有内家拳,只是我们忽视而已。
走八卦圈的基本原理是:逆时针走圈,为阴,为水旋。顺时针走拳,为阳,为气旋。S形走拳,为阴阳相生,为双螺旋;练到最后,只走双螺旋S圈即可。
之于八卦圈,随地画即可,只画八个位置也行,摆八块小石子也行,大小以自己走着舒服为佳。
说明一点,我这里说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为了让拳友们贴近现代生活、看着方便。古人的八卦圈,讲的是天道左转、地道右旋,和现在的顺逆方向正好相反,切记。
第一步:逆时针走八卦圈,务必慢走。见图一。
双脚并拢,站圈1之位,面北,手臂位置随步法自然调整,不必刻意摆什么架势,顺其自然即是最佳架势。
走法:站圈1之位,静心片刻,先出右脚踏上2位,再出左脚踏上3位,依次到8。左脚踏上1位时,不再静站,直接顺势走圈。
左脚始终走奇数1、3、5、7。右脚始终走偶数2、4、6、8。
左脚迈出落地时,手形慢慢变为掌;右脚迈出落地时,手形慢慢变为拳。
掌有四种掌形,拳有四种拳形,一般的拳友也难掌握。只要记住一点即可,左腿迈出落地时,慢慢把手伸开,但不可用力伸展。右脚迈出落地时,慢慢把手收缩,但不要用力握紧。
随着身体的松开、气机的增强,走圈时的手形、拳形就会慢慢出现。
有的拳友可能会有疑问,左脚重心时就不能握拳?自己试一下即可。走圈,当左脚重心落地时,用力伸一下掌,瞬间便感到气达手掌;此时,再握一下拳,会感觉到拳轻飘无力。同样,右脚重心时,则拳有力而掌空虚。
走圈时,不能走成四方,必须走出圆圈,脚尖和卦画的方向相同。见图三。
逆时针走圈,和地球自转相同,是水旋。时间走得越长,下身和脚底便感觉越沉。
走多长时间为好?舒服是第一法则,切不可强求。
第二步:顺时针走八卦圈,务必慢走。见图二。
双脚并拢,站圈8之位,面南,先出左脚踏上7位,之后右脚踏上6位。左脚走奇数7531,右脚走偶数8642,其他步法、手形皆与逆时针相同。
顺时针走圈,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是气旋。时间走得越长,下身和脚底便感觉越轻灵。时间长短仍以舒服为最佳原则。
第三步:走S形八卦圈,务必慢走。由于字数限制,在下文中细说。

xacm0nhpcpo.jpg

xacm0nhpcpo.jpg

vr1nq3sxpig.jpg

vr1nq3sxpig.jpg

kugxrdfa5e3.jpg

kugxrdfa5e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