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回复: 0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资料:祖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2 1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父去世许多年后,时常还会成为乡亲们闲谈的主题,如果恰巧我也在,总会有人对我说:你爹爹可是个有本事、有学问的人。在我们那里一直把祖父称作爹爹。对于乡亲们的这一定论,我曾是有所怀疑的。祖父是在我出生后的第三年去世的,虽然早已模糊了祖父的样子,但却知道用贫困来形容祖父和我的家庭绝不过份。贫困甚至导致父亲七个兄妹中的两个早年夭折,一个被迫送人抚养。至于学问更是无法定论,由于祖父既没有赶上科举考试,也没有入过新学,他的肚里到底装了多少学问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到底是什么会让乡亲们对祖父产生了这种印象呢?直到多年以后,在某个无眠的深夜,当我又一次咀嚼着淮河岸边那个曾养育过我祖祖辈辈的小村庄时,突然间顿悟了。祖父获得这一美誉的主要因素,或者可以说是根本因素,就是祖父是个识字人。记得著名物理学家杨政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描绘过他出生时的合肥,说那时要想在合肥的大街上找到一个识字的人可能需要二个小时。而在解放前,要想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找到一个识字人,所需要的时间还真的不好估算,这主要看什么时候可以找到我的祖父。因为祖父便是那个唯一识字的人。
  祖父是个识字人,这一点对于我和我们全家都十分重要,我们家的发展轨迹或许正是因为祖父是个识字人而发生了改变。 徽州有句民谣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在写这篇东西之前我都一直以为这句话是祖父的原创,因为在我的家乡除了听说祖父说过这句话外,再就是父亲的转述,从没有听到其他乡邻说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当年家乡的环境也的确没有为这句话留有流传的空间。揣度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主要是指读书至少可以明白一些事理,不至于象猪那样糊涂吧。祖父当然算是这句话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即使是在无法保证温饱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供养出一个读书人。作为长子的父亲并没有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个唯一候选,背着书包走进学堂的是我的二叔。理由可能有两条,一方面父亲年岁稍长,可以为家里多做一些农活,另一方面就是二叔比较聪慧,一直被家人和乡亲们认为是块读书的材料。从这一点来看,二叔无疑算是幸运的,但二叔更是不幸的,他连小学也未能读完,便因饥病而早逝了。这样就由我的父亲继续了二叔的学业,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它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两年后父亲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中学。随后的六年,父亲靠着窝头咸菜在县中学接受了正式而规范的中等教育。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的父亲却被被动的终止了学业,重新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上小村庄。虽然父亲的学业就此止步,但也算是完成了祖父的既定目标,成为了一个识字明理的人。
  父亲与大学的失之交臂,也使得我们村没有大学生的历史又向后延续了二十三年,直到1985年我的大哥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与上一代相比我们无疑幸运了很多,至少我们都拥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或许是因为祖父的影响,或许是因为父亲自身的遗憾,总之父亲在我们读书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少有的偏执。父亲对我们读书的期望也不再仅仅是识字明理,而是希望我们能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也算是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凭着父亲民办教师微薄的收入和十几亩的薄田,我们兄妹四人竟然全部完成了中高等教育。其中的艰辛自然是难以尽述,但从结果来看父亲的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在别人眼中父亲的付出也是值得的,但在我们心中父母的艰辛却成为了一种永远的伤痛。
  又到一年高考时,今年恰好是我们家的又一代人首次参加高考。他们的读书经历无疑是让我们感到羡慕的,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学前教育,就读的学校也大多都是省、市重点,更无须为家人担心读书的费用。做为过来人,我对他们的读书希望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