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食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2 09: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糕之名,虽然起于六朝之末,但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饵。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与黍米粉两种,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饵。黍为五谷之长,黍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们以黍米为应时的尝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後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六朝时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阳节俗形成,糕类自然成为节令食品。如童谣所谓:七月刘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隋书.五行志上》)唐宋时重阳食糕俗流行,唐称麻葛糕,宋人已习称重阳糕。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述九月九日,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订,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阳糕’。由於糕面有多种装饰,重阳糕在明清以後又多称为花糕。重阳花糕成为都市、乡村的应节食品。1936年《山阴县志》记重阳节俗有:重阳登高,蒸米为五色糕,剪彩旗供小儿娱戏。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乾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乾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 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糕在汉语中谐音高,糕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徵。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作三声(吕原明《岁时杂记》)。糕不仅谐音高,而且重阳糕上的诸种饰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称为食禄糕。糕上的枣、栗、狮子之类饰品,都是中国传统的祈子象徵物,它们明白地表示著人们在秋收时节祈求子嗣的愿望。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有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