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回复: 0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2-7 05: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习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能力目标: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学准备
  手风琴竖笛
  教学方法
  自学与引导、启发式、合作式……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旋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开始两小节从“”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第二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由于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朴素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以至于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首童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二、学习歌曲
  1.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3)分小组唱曲谱。
  5.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合唱歌词
  1)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注意气息的运用。
  《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2.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手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呢?
  2、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她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初听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红蜻蜓》。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3、跟老师用手势表现歌曲(师生共同打拍子)
  4、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边听边用‘呣’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5、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6、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7、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重难点句教师教唱)
  8、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方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
  下面我们试着用力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3、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ri。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5、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认一认高音mi、高音ri在竖笛上的位置。
  2、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往往搞得教师“事倍功半”,所以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未曾在公开课上见过上合唱课。作为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1、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1)、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
  3)、老师划旋律线
  4)、唱第二声部旋律
  A、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B、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C、加力度唱。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5)、唱第一声部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了的音乐
  B、划旋律线
  C、师: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D、唱唱
  6)、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3、学唱歌曲《红蜻蜓》
  1)、欣赏FLASH
  师:小蜻蜓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忆、感觉很优美
  3)、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日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这首歌吧!(播放课件,欣赏《红蜻蜓》)
  4)、师:听听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生:合唱
  师:你唱过吗?就是我们刚才唱的两只蜻蜓的旋律。
  5)、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特别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师钢琴伴奏)
  6)、加歌词演唱。
  7)、二声部合作
  第一段,运用换气记号听琴唱,老师纠正唱第二段,找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不同。轻唱合作听琴唱。
  完整演唱。
  4、听另一个版本的《红蜻蜓》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我们来听另一首《红蜻蜓》
  问:有几种演唱形式。齐唱——合唱——领唱
  5、用多种方法演绎歌曲。
  6、小结:
  师:唱得真棒!一节课真是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愿大家走进大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播放FLASH《晚霞中的红蜻蜓》,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四年级音乐下《红蜻蜓》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反思
2.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的教学反思
3.人教版的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反思
4.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红蜻蜓》教学反思
5.小学音乐教学总结-下
6.四年级下音乐教学总结
7.四年级音乐下教学计划
8.四年级下音乐教学计划
9.四年级下音乐教学总结范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