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司马迁的坚忍品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4 13: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养健
  人这一辈子,忙忙碌碌几十年,看起来纷纷繁繁,热热闹闹,其实只要一两个字就完全可以注释其一生。比如司马迁,只要坚忍二字即可。
  公元99年,大汉王朝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李陵事件。这个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却不得封侯,最后含恨自尽,死得很冤。而李陵,可能比李广还要冤。元朝有个杂剧作家,叫关汉卿,写了一出戏,叫《窦娥冤》,他说窦娥很冤,其冤屈可以感天动地,其实跟李陵的冤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人,毛泽东把他和秦始皇并列在一起,说秦王汉武什么什么的,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对待匈奴都是采取强硬的政策。
  公元前119年,汉军与匈奴展开决战,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领精兵5万,向匈奴总部发起进攻。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匈奴单于打得落荒而逃。但西迁后的匈奴,一直在蓄精养锐,伺机反攻,而且凶性未改,竟敢扣留汉朝使臣苏武,并把苏武赶到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去牧羊。
  汉武帝得到苏武等人被扣留的消息后,就派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3万,从酒泉(今甘肃酒泉县)出发,去讨伐匈奴。这个李广利,虽然名字听起来跟李广有点像,其实与李广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只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长兄。汉武帝派他去打匈奴,一方面当然真是为了教训教训匈奴,以显示自己的雄才大略,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李广利建一点军功,好对他封侯。
  想不到这个李广利天生不是一块打仗的料,他根本没有遇到匈奴主力,竟然就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倒是偏将李陵,带着他的五千兵马,深入敌后,与敌人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这个李陵,颇有祖父遗风,为了抗击匈奴,他奉朝廷之命,在酒泉、张掖一带,训练了五千步兵。这时,汉武帝就要他用这支部队与匈奴作战。
  李陵的部队,开始还打得比较顺利,遇到人数相当的敌人,三下五去二,就把对方消灭了,但后来就遇到了单于亲自带领的三万匈奴的主力。但李陵他们英勇善战,一鼓作气就消灭了对方好几千人。单于就想,我三万你五千,我的兵力六倍于你居然还打不过,一气之下就调集了左右贤王的八万人马,这样前后加起来就是十一万,而且都是精锐的骑兵。这时,李陵只好且战且退,但即使是退着打,还能越打越勇,打到单于觉得这个战打不下去了,干脆撤兵算了。这时,意外发生了。军中有一个小兵,因为受到上级的训斥,一气之下竟然投靠了匈奴,并且把李陵军中的秘密都供了出来,单于这才又重新壮起胆子和李陵作战。当然,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李陵带领的毕竟不是天兵天将。
  李陵被捕了,但他没有投降匈奴,之所以苟活于大漠之外,只是为了等待机会,以便效忠汉室。
  但是,汉武帝生气了,他不以容忍部将被活捉,就把李陵原来的部下陈步乐叫来问话,陈步乐吓得自杀了,然后又问众臣的态度,朝廷上下没有一个敢为李陵说好话的,原先满口称赞李陵的,这时也都闭口不言,都生怕触怒了汉武帝,招罪下来,家小难保。
  就在这时,司马迁站出来了,他的刚直的个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虽然跟李陵交往不多,两人的志趣也不相投,但凭着平日的观察,他觉得李陵是一个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奇士。可现在朝中大小官吏皆指责李陵,他司马迁再不主持公道,李陵的罪名就是无法洗刷的了,因而,面对汉武帝的询问,司马迁直抒己见。
  他大加赞扬李陵的人品,说他具有国士之风,对李陵率军孤军奋战、给匈奴以沉重打击的功劳,也是毫不避讳地大加赞赏,又说他可以与古代的名将相比,而对于那些落井下石的臣子,却表示了他的不屑。但汉武帝早听得不耐烦了,他以为司马迁竭力赞颂李陵的功劳,是想借讥讽刺无能的贰师将军、他宠姬的兄弟,一怒之下,以诬罔的罪名,将司马迁打入牢狱!
  随后,李陵的家人一一被杀,李陵被逼得没办法,只好由假投降变成真投降。其间的冤屈,无人能说得清。
  这就是著名的李陵事件,这个事件的结果就是司马迁受了宫刑。
  宫刑不单是残酷的肉刑,更是精神上的酷刑。西汉时期,很多人甘愿一死,也不愿意接受宫刑。宫刑之后的司马迁成了另类的司马迁。他成了不是男人的男人,不是太监的太监,不是士大夫的士大夫,不是文化人的文化人。他成了人群中的四不像了,相对于人的本质属性而言,他没有归属了。这样的羞辱是无以复加的,其痛苦也是无以复加的。司马迁在他的名作《报任安书》中描述了自己受宫刑之后的痛苦。肠一日而九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愁肠百转。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呆在家里就精神恍惚,出门不知道往哪里去。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一想起接受宫刑的痛苦,脊背上的冷汗马上就渗出来,把后背的衣服全部给浸湿了。
  我们可以替这位痛苦的史学家设计一个这样的场景:半轮冷月凄美地挂在天穹,远处野狗在低沉地嗥叫,司马迁孤独地坐在一间屋子(也可能是囚室)里,沮丧地打量着自己的下身,墙角一粒如豆的灯火明明暗暗地映照着他双眉紧锁的额头……人生的痛苦,有过于此吗?这是奇耻大辱啊。
  但司马迁忍住了,他用他那超乎寻常的坚忍的品格忍住了。他知道,人受辱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卑贱的就莫过于受宫刑;他也知道,与其忍辱而生,不如刚正而死。这时的司马迁,选择生比选择死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有不惮于死的文化人,但为了理想不惮于生而将肉身交给尘世摧残的英雄却没有几人。
  司马迁坚忍的品格早在他年青时候就已经呈现。
  那还是在他20岁的时候,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怀着继承祖辈史官事业的志向,开始访游名山大川,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各方面的历史材料。《太史公自序》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在这段简要的文字中,司马迁向我们清晰地描述了他旅行历程。
  那一天,从南郡渡江之后,司马迁来到了湖南长沙北面的汨罗江。汨罗江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自沉的地方。江水翻滚,似乎在诉说着对诗人的思念,也似乎在吟诵着屈原的《离骚》。江边的树木也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辛勤地记录着兴盛衰亡的历史。只有江岸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为着各自的生活奔波。
  司马迁在汨罗江边徘徊了又徘徊,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多么杰出的人才啊!怎么老天这么不公平,竟让他遭到如此悲惨的命运呢?司马迁想到屈原的遭遇,心情十分沉重,步履也越发缓慢起来。
  阵阵清风吹来,江水泛起层层的涟漪,岸边的树木轻轻摇晃着身躯,远处不知是哪位在吹箫,哀怨的乐声由清风徐徐送来,把周围的事物都染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年轻的司马迁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了。他在江边徘徊了很长时间,各种复杂的感情荡涤着他的心胸;对屈原的敬慕、同情;对楚怀王、顷襄王的指责、不满;对靳尚、子兰等人的愤恨,还有对历史的感叹等等。司马迁又想起父亲的叮咛,想起父亲对他的期望,他立志继承父亲事业的信念更坚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的话给了他无比的信心和勇气,他深深地舒了口气,心情渐渐开朗起来,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了,我要仔细搜集史料,整理历史史实,将那些仁人志士、明君贤臣的事迹载入史册,让他们的业绩永远受到后人敬仰,让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在后人心中存留;将那些龌龊之辈、残暴之徒的不耻行径都要一一暴露出来,让他们去面对世人的指责;将古今历史事件详细地、原原本本地展示给人们看,让它们接受历史公正的评判。司马迁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事业的向往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他恋恋不舍地朝江面看了看,深深鞠了一躬,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他又来到了山东曲阜。那是古代的文化中心,历代都有不少知识分子到这里朝拜。司马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首先去参观了孔子墓。墓地很大,面积大概有一顷,各地来的人肃立在墓前,以各种形式表达他们对孔圣人虔诚的信仰,整个墓地笼罩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在墓地附近,司马迁向当地人请教孔子的事情。人们告诉他,当年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替他守了三年孝,仍然不忍心离开,于是干脆搬到孔墓附近住,后来一些儒生也搬了来,渐渐有了几百家,人们把这里就叫做孔里。这也深深地感染了司马迁,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没听说过一个人死了还有那么多人不愿意离开他,甚至心甘情愿地要和他住在一起,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官方为他修建什么高大的纪念碑,但他却在民众的心中立起了一座丰碑,真是伟大啊。
  司马迁在孔墓附近徘徊了很长时间,慢慢地陷入了对孔子生前事迹的遐想之中。最后也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曲阜的。
  这次漫游,司马迁还直接寻访当年历史人物的后代,请他们畅谈祖宗的业绩。这其中历经了多少困难啊!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谁还能坚持下来呢?那时的漫游,不像现在的旅游,现在旅游路上有车相送,目的地有宾馆等待,快得很,也轻松得很。那时的漫游,全凭自己两只腿,跋山涉水,餐风露宿,漆黑的夜晚、漫漫的行程、寻访的艰辛,不会有太多的人对这样的差事感兴趣。当然司马迁的这次漫游也像现在的一般游客一样,对祖国山川的壮丽景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是带着搜集史料的目的去游历祖国的河山的,他在欣赏壮丽景色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当年的历史事件在哪里发生、历史人物在哪里留下音容笑貌、在哪里叱咤风云。观汨罗江,屈原的事迹让他感伤不已、痛哭流涕;上九嶷山,棵棵斑竹引起他对远古的驰骋想象;登会稽山,深幽的禹穴让他对治水平患的大禹产生仰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的决心让他钦佩;战国四公子的故地之游,让他对这四位英杰有了更清晰的印象;淮阴、彭城、沛县等地的游览,秀丽的景色丝毫挡不住他对收集楚汉相争中历史材料的兴趣;曲阜之行,又让他对孔子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鲁地孔子遗风在民众中的影响也让他感叹不已……青山绿水、滚滚江河,在别人眼里是各具特色的景观,司马迁把它们看作是历史人物上演各种历史悲喜剧的舞台。他要弄清在这样的舞台上都上演过哪些戏,为什么会上演这样的戏。因此,他的漫游就显得格外艰辛,格外酸楚。在漫长的游历过程中,司马迁也曾有过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露宿荒野的时候,他会想起家中的温暖;饥肠辘辘的时候,他也会想起家里饭菜的香甜。可是路还得走下去,寻访还得继续下去。父亲的叮咛时常在耳边响起,对历史浓厚的兴趣鼓励着他克服一切困难去继续寻访。多少个漫长的夜啊,多少个黎明与黄昏,司马迁一步一步为实现他的目标而奋进。
  司马迁的这次漫游,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壮举。历时数年,他的足迹遍及了大江南北。多少艰难困苦,他都忍受过来了,多少日升日落他都走过来了,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的支持啊!今天当我们捧着《史记》,感受着历史的风风雨雨、朝朝夕夕的时候,是否能感受到司马迁当时漫游大江南北时所忍受的艰辛呢?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个太史令,太史令掌管国家图书馆,还掌管天文星象的观测,阴阳吉凶的占卜之类的事情。但这时司马谈已经身患重病了,他临死时对司马迁说:我的祖先是周王室的太史,在远古的虞舜、夏禹时期就取得了显赫的功名,掌管天官的事务。后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断,直到我做了太史令,又继承了这一世业。我死之后,你必然会接替我做太史。做了太史之后,千万不要忘了我所要编写的著作。况且,孝顺是从侍奉父母双亲开始的,然后在做事、在为皇帝效命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使自己扬名后世,以使父母得到显耀,这才是最大的孝啊!孔子修治王道,并编了《诗》、《书》,著写了《春秋》,对历史有了记载,但后来诸侯互相兼并,社会动荡不安,历史的记载从此中断了!如今汉朝兴盛,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义士,多少该载入史册的人物啊!我作为太史令却没有对他们进行记载,废弃了历史的事业,对此我于心不安,十分恐惶,你要记住这件事啊!
  司马迁泣不成声地答道:儿虽然愚笨,但一定会尽力把父亲您所整理的历史见闻全部论述完毕,不敢有一点缺漏。
  但著述历史不能凭空想像,要事出有因,有根有据。司马迁虽然有游历的经历,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但许多事情还要找到文字上的记载,因此,司马迁就一头钻进国家图书馆。于是日子就在考证、校对之中一天一天地过去。司马迁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图书馆成了他的家,竹简为友,竹简为枕,竹简为案,司马迁头脑里满是竹简,满是竹简上的列列文字,别的东西对于他来说,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万籁俱静时,他仍在忙碌不息;东方未晓时,他又早已竹简在握、伏案疾书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啊,司马迁躬身简中,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今天手捧《史记》,当感念司马迁当时的恪职勤奋,更应当感念司马迁所忍受的寂寞凄苦。
  忍受屈辱,忍受艰辛,忍受寂寞,司马迁的坚忍终于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