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回复: 0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4 1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林省实验中学XX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时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水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
  (1)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幽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词。有故事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受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这首政治讽喻词,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趣生动。讽刺词并不多,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风趣,寓深刻的哲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
  吉林省XX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七校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4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案】
  (1)拟人手法(2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吉林省实验中学XX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4分)
  (2)诗歌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答案】
  (1)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望中一片无边春色。引发人的想象,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2)乐景写哀情。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扬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为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是:尽管惰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记得刻才识。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日。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鄂州南楼书事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②蕖:荷花。
  ⑴请比较黄诗苏词在写景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⑵黄诗苏词都有一个“凉”字,该如何理解。(4分)
  【答案】
  (1)二者都写了水上荷花(山光水色),在荷花清香中飘逸出淡雅宁静的气息。(或者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黄诗中的“凉”是指暑气中的凉爽,苏词中的“凉”是指秋雨后的凉意;黄诗的“凉”流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苏词中的“凉”透露出词人贬谪黄州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青楼①曲二首
  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②,旌旗十万宿长杨③。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④。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注】①青楼:妇女所居华美的楼。②武皇:汉武帝,在这首诗中是以汉代唐。③长杨:行宫名,皇家射猎、校武之处。④建章:宫殿名,在长安未央殿西。
  (1)这两首诗的内容是彼此照应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是如何塑造青年将军形象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4分)第一首写“白马金鞍”的将军率千军万马凯旋归来,“楼头小妇”鸣筝注视,第二首点出两人关系,原来他们是夫妻,妻子关注得功归来的丈夫,为他立功拜侯而欣喜。
  (2)(4分)正面描写:通过将军“白马金鞍”的装束、“旌旗十万”及马踏杨花吹满御沟的声势、“金章紫绶”的封赏,突现了他威风凛凛、年轻有为的骁勇形象。侧面描写:以“楼头小妇”的视角关注大军归来的一举一动,体现出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以美人来衬托英雄,使英雄形象更为鲜明,令人艳羡,突显一种盛唐气象。
  XX届长春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湾原《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雷震,曾因反对蒋介石三连任,被国民党当局以莫须有罪名逮捕入狱,判刑十年,直到XX年9月,才沉冤昭雪。下面是1961年胡适题赠雷震的杨万里的一首诗: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①胡适题赠这首诗给朋友,是很得体的。从内容上看,胡适借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形式上看,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蕴含什么样的哲理?
  【答案】
  ①表达了对国民党当局逮捕雷震的不满,对雷震的慰籍的思想感情。(2分)托物言志。胡适与国民党乃至蒋介石是有联系的,国民党当时又是执政党,不便言辞直露撕破面子,借杨万里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曲折达意。(2分)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2分)
  吉林省梅河口中学XX级12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五古·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衣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搒)péng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①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②。
  【注释】:①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于当时散文文风的浮躁和柔弱,他和一起掀起了著名的,以期改革当时的文风。辛弃疾,字,号,是南宋著名抗金词人,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分)
  (2)从整体上看,这两篇作品都写的是农村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答案】
  (1)韩愈 古文运动幼安 稼轩(每空0.5分)
  (2)柳诗着重从诗人自己的生活来表现乡居的闲适(1分),锄草劳作,击石唱歌,但字里行间(“谪”、“不逢人”)透出一些孤愤(2分)。辛诗则从乡村的环境景色着笔(1分),描绘了一幅田野初春生机蓬勃、清新美丽的图画,更通过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的对比,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评分要点:刘诗重在写自己的生活,闲适中有孤愤;辛词重在写景,表达自己乐于田园生活。有观点、有解说方给满分。)
  吉林双阳中学XX级高三(上)语文月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 吉
  笙歌梦断蒺黎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
  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甃zhàu坝塌的砖块。
  ①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
  ②此曲在景物描写上富有特色,其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曲子中句子加以分析。(4分)
  【答案】
  ①这首曲抒发了作者的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哀叹之情。(2分)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如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2分)②此曲在景物描述上的特点是对比描写,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怀亭等与现实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形成鲜明对比。(2分)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2分)
  吉林市普通高中XX-XX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8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凉”字用得妙。(1分)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1分)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1分)。(1分)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云遮月),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2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东城区: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答案】
  (1)c(强调“故物“在,而盛景不再,意在感概人世沧桑)(3分)
  (2)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3分)
  (3)答题要点: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
  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4分)。语言表达1分。
  海淀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一③题。(10分暗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b.“何逊而今渐老”以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动,撩起了词人的情思。
  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折梅投赠,因路遥积雪,元从寄达,词人顿觉冷清寂寞。
  d.“翠尊易泣,红尊无言耿相忆”两句,词人托物寄情,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红尊”之上。
  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何时再开,故人分别何时重逢。言外有意,韵味深长。
  ②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和的表现手法。(2分)
  ③“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案】
  ①(4分)a c
  ②(2分)虚实结合(对比)(1分)用典(1分)
  ③(4分)“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1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1分)。千树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1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1分)。意思对即可。
  昌平区: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来往议阴晴:行人来来往往,都在讨论着天气变化。
  b.荷雨洒衣湿: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
  c.鹊声喧日出:喜鹊喧闹,似乎在告诉人们太阳出来了。
  d.鸥性狎波平:波平如镜,生性爱水的鸥在水面尽情地玩乐。
  ②“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2分)
  ②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4分。一问2分)
  ③不矛盾。简要分析: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4分。答出“不矛盾”1分,答出“线索”1分,答出“所写内容”1分,答出“是作者的经历、感受”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一③题。(10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①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1分)
  ②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③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5分)
  【答案】
  ①七言绝句。(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
  ②“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分,意思对即可)
  ③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如何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
  赏析:
  郎士元,字君胄,是中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的知名诗人。他的《柏林寺南望》一诗,通过写登临柏林寺南望见到壮美的远山图景,表达了无限风光往往就在幽僻难行之处的人生感受。
  全诗的结构依次是:溪上闻钟——微径度林——青山白云——西南诸峰。前三句如一水曲折流来,到第四句方才水落潭中。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临柏林寺的经过。首句说诗人从溪上乘舟来游,远远地就听到了此寺的钟声。“精舍”,在此指僧人的居所柏林寺。“遥闻精舍钟”,点明了诗人来游的目的地,也写出了此寺对诗人的吸引力。第二句说诗人泊舟上岸,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登,穿越过一大片幽深的松林,终于到达了柏林寺。从“微径度深松”,可以想见此寺地点的幽僻和诗人登临的艰辛。接着诗人在诗的第三、四句就写寺前南望。从诗题中“南望”二字,可知柏林寺当是筑在北面的山岭上的,故不能远望四周,只能南望。而从第三句的“霁后”二字,则知在诗人登临前此地曾下过一场雨。诗人在历尽艰辛后立在寺前向南眺望,视野顿时从近景的幽昧中转为开阔,一幅壮美的远山图景尽收眼底:雨过天晴,远处山岭显得格外青翠,山峦间白云缭绕,西南边的四五座山峰兀然突起,就像是那飘动的白云描画出来似的。诗的第三句,以“青山”和“云”来概括地涂抹出“霁后”远山的壮丽。而第四句,则重点描绘出“西南四五峰”的隽秀,一个“画”字,写出了云彩的灵动和山峰的美妙,更传达了诗人登高远眺,难得望见无限风光的惊奇和喜悦之情。
  海淀区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2分)
  【答案】
  (1)幽静(1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分)自然清新质朴(1分)。(2)2分,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潞河中学12月月考: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2分)
  ②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分)
  ③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答案】
  ①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②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2点得三分)
  ③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北京四中期中试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闻游子唱离歌: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离别之歌。
  b.云山况是客中过: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关城树色催寒近:运用拟人,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
  d.御苑砧声向晚多: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② 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4分)
  ③ 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答案】
  ①a
  ②“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③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东城区一模: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②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3分)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5分)
  【答案】
  ①、c(2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3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分)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2分)
  ③(5分)“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分)“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者。(2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的身上。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案】
  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③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