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回复: 0

写竹子的抒情随笔:竹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4 05: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哈哈网:竹子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以下是一篇有关写竹子的散文随笔,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前些年教书,中学课本里有《井冈翠竹》一课。那篇课文是作者通过描写竹子,赞美井冈山人以及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昂扬不屈的斗争精神。其立意高远不说,单是对竹子的描写让我曾经震撼过。
  后来又读了苏东坡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耐。更产生了诸多想法,如傍竹而居真的能让人脱俗还雅吗?
  本人一向是苏老夫子的粉丝。所以,从此便努力在自家宅院里挤出一块空地来植几枝竹子,试图让自己也雅起来。现在看来当时然有附庸风雅之嫌,但的确收益良多。
  因为我本浅簿之士,所以首先讲的是视觉享受。竹子的形象郁葱葱的,越是冬天越显得苍翠。要知道在我们淮北老家冬天是难得一点绿的,所以一到这时我的心就荡漾不己已。其次,时有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之韵;时有暗影浮动,静谧清灵之妙。此时,对竹览卷那是何等的惬意潇洒。如果有客来访,竹园茶叙更是別有一番情趣。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再有外出的机会就特别关注竹子。
  浙江千岛湖一行,特别是到桐庐看那漫山遍坡、高大挺拔的江南毛竹,笔者颇感气势雄伟,天广地寛。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游扬州个园,在那古老的建筑群落里,犄角旯旮,沟边路旁遍地植竹。我在遐想之余,又有几分眼红当时园主人两淮盐商黄至筠的富有和雅趣。
  游苏州穹窿山孙子故里,我似乎在竹林深处看到了中外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孙武潜心著《兵法》纸上挥师雄兵百万时那起伏的胸膛和深篴的眼神。
  游无锡《三国城》诸葛故居时,我仿佛听到从竹林深处那低矮的茅舍里传出悠悠的《梁父吟》乐曲声。又仿佛听到智慧之神那纵谈天下的侃侃高论。
  但遗憾的是,甴于本人的寡闻孤陋,至今还没能谋得苏轼故居一面。四川是竹子的故乡,想必那里更是竹傍人生,人伴竹长,天地合一的绝佳境地。
  这些人中之龙呀!他们的雅,真是雅到了极至。
  身游神往一番,我又回到了现实,我又回到了我的竹园。大概因为我的胸无点墨,身在竹中不知竹的缘故。我家的竹园咋看咋没有郑板桥诗画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派头和定力;咋看咋没有画家笔下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竹的那种脱俗灵动的身影。于是乎,我也东施效颦一把,每天闲暇都要到竹园里看看,以期达到胸有成竹"的特效。不想,还真有了发现。
  首先我眼见了春芛出土"的盛况。每年农历三丶四月间,竹园里头天晚上还好端端的一片空地,第二天一早便有一枝竹芛挺出。半尺多高,浑身水淋淋的,嫩的出奇。但给人的感觉,她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据说竹子的这种力来自她的根。
  竹子的地下部分称竹鞭。所谓鞭"就是节节状。因此古人有赞竹子说未出土时先有节"。当然这个节"除说竹根的生长状态外,还另有深意。他们把这个节"又比作人的高尚品德和操守"。后来又有人把在恶势力面前,不为物动,不为色动,不为权动的人称为有气节。
  文天祥如此,
  吉鸿昌如此,
  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都如此。
  古人说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下面还有一句到凌云处仍虚心。这个虚心除说竹子的中通特性外,还比喻人的谦逊品格。谦逊是伟人必备的境界。
  做人有气节难能可贵,做人处处虚心随和,谦恭礼让更属不易。我等凡夫俗子见人客气两句,不显摆自己,那不能算谦逊。
  牛顿因发现万有引力"成为现代物理科学之父。面双赞誉,他说,我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显得比别人高些。
  国内有一位知名艺术家,著作等身,成绩斐然,面对赞誉,他说,我只是个在海边玩耍的骇子,偶尔捡到一两枚贝壳而已。
  大文学家鲁迅甘愿做茅盾这头牛身上的尾巴。这些人才是谦逊,他们才是象竹子一样到凌云处仍虚心"
  最后借助另一位古人的话结束全文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但愿国人多植竹。
  袁保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