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回复: 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4 04: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沁园春·长沙》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下面是师哈哈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1  整篇词上阕写了作者重回橘子洲头,在橘子洲看到的的湘江之景,下阕作者回忆了青年与同学们游玩橘子洲,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与感慨,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表明作者独自来到橘子洲观看到这漫妙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山上,枫叶红透漫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八个字,动静结合,既写出了在红山映衬下的湘江美景,有表现湘江边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态。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同样是写江面景色,柳永却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毛词写得气势如此之恢弘、强硬,而柳词却显得婉转、伤感。毛词与柳词风格之软硬、深浅立现。
  鱼翔浅底虽在写鱼。却又更衬托出了湘江水之清澈。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有异曲同工之妙。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2  读毛泽东的诗,总会感觉到很强的时代感,总会感觉到他要抒发的感情是那么的浓烈,是那么气吞山河。无论是《长沙》还是《雪》,虽是写景,却不失诗中要表达的抱负。
  读毛泽东的诗,是需要深究的,是需要深思的,是需要融进他所处的环境的。我们没有身临其境,却倍受君临天下的气势。是的,中国从来就需要这样的有志青年。
  《雪》,磅礴的山峦连在一起,何等壮丽的冬色。寥寥几笔,生动形象的冬雪图就展现在眼前。似没有纹身也一样铭心。写景同时抒发远大的理想,是一代风流人物的表现。
  《长沙》,深远的秋景在毛泽东的笔下,不但没有令人感到悲秋,反而有另一种感觉:秋原来是可以像春一样充满生机和生命。于是硕果累枝头的季节,解放了人们的旧思想。对四周枫林如火的真实写照,寄寓着他火热的革命抱负。
  《雪》与《长沙》是异曲同工,共奏中国美好江山的悠扬乐韵。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3  整篇词上阕写了作者重回橘子洲头,在橘子洲看到的的湘江之景,下阕作者回忆了青年与同学们游玩橘子洲,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与感慨,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表明作者独自来到橘子洲观看到这漫妙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山上,枫叶红透漫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八个字,动静结合,既写出了在红山映衬下的湘江美景,有表现湘江边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态。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同样是写江面景色,柳永却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毛词写得气势如此之恢弘、强硬,而柳词却显得婉转、伤感。毛词与柳词风格之软硬、深浅立现。鱼翔浅底虽在写鱼。却又更衬托出了湘江水之清澈。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有异曲同工之妙。万物霜天竞自由一切生物都在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可见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宇宙如此之大,但却不知谁来掌握其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虽在问读者,自己却已经回答了。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同样,在上文中的万、尽、漫、百、击等字中都可看出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宏伟的理想。
  下阕作者回忆了青年时与同学们来此地游玩,意气奔放,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食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作者志并不在获得高官厚禄,而是为了拯救当时的中国和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最后一句,显示出了作者勇于向困难挑战,不畏惧困难的精神。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4  长白山第三高级中学一年二班 修美萍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这首词给了我很大的感想,首先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一句完全让我们想象出了那种脱俗的橘子洲的美感。再接着看下一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了动物挣脱自由的那一种情绪。
  这首词有着更深的意义,每读一遍这首词,仿佛我们跨过了这漫漫岁月,依稀看到1920xx年秋天的下午,有一位伟大的人伫立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的碧水,缓缓的水波一层层的向北飘去,这是一个多么美的秋天啊。再看向远处那层层叠叠的那片红色的山,满江的水清澈见底,飞鹰翱翔这幅美丽的画卷,而鱼儿嬉戏在这清澈的小河里。
  作者惆怅的感叹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回忆到以前,峥嵘岁月,于旧友聊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起划着船聊天,那时候是多麽的美好。
  而我们再将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联合到一起,可以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张扬着不凡的生命力,让我心潮澎湃,这也许是一种根植于心的民族情感亦或是中国人对于汉字心灵上的一种共通性。也难怪海外游子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都是我们的祖国,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他们在异地,哪怕只是看到大街上招牌里有些许汉字,也会感到十分暖心,十分亲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这儿便是呐喊,面对天地的呐喊,这种霸气和胆魄注定:中国将被这样一群人改变。
  我曾经很冲动地想过要打破平静的生活,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年轻景致,可这句话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似乎让我有了一些觉悟,原来那些所谓,也只不过是青春的豪情罢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多麽好的一句话,就如这首词一样的感慨,让我们为国而强。
  指导教师:郝秀红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5  1920xx年的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作为湖南农民运动直接领导者的毛泽东,又将去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家前途和个人前途是一样的光明。因此虽然他已经32岁,过了青春时期,不再有虚幻的感情爆发,但他骨子里依然流淌着诗人之血,当他在离开长沙去广州之前,重游橘子洲,我们不难想见他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qing。穿过80年的漫漫时光,我们似乎依旧看到,这个瘦高个子的伟人在略有寒意的秋日午后,用浓重的湘音吟唱的样子。
  他是一个人来的,我们从开头的独立寒秋就知道了。至于他为什么是一个人来,这个问题虽然触及了诗歌创作的某种背景;但对我们赏读诗歌来说似乎不是很重要。而从诗人的创作过程来说,独字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习惯将这首词分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重点分析本词景中显情的生动表达和化悲秋为乐秋的高迈境界。的确,这样的文本分析解决了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尤其是远近仰附的视角变换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很好地彰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拓展了秋词的内容范畴。
  但是,当我们进入诗人的内心,就会发现独字贯穿了全词。我们可以将本词中的几个关键动词拿出来,立看问忆;因为这几个动词串起了本词的主要内容,所以有领词之称。独立,他才强烈感觉到寒意,而这个寒不是心寒,相反,他的内心是高亢的;因为独,他才看得细,慢慢浏览体会风景的细节,静静观看辽阔江面的船只和高旷青天的雄鹰,才可以看到水底的鱼儿,看到秋天中亮丽的色彩;独问,他才会揽景兴怀,自言自语直抒胸臆,喷发内心的喜悦和高昂的激qing;而最后,是因为独才忆的,正是一个人来的,他才会怀想故人往事,才会展望未来。可谓是抒尽襟怀一独字啊。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是诗人和他的众多朋友一起来的,那会怎么样呢?他应该把一部分心思放在朋友身上吧?因为他离别了,所以必须和朋友交流、对话、论辩、祝福,他就不会那样专注地看风景、想往事、发幽思,那么,他也许会记载下当时的场景,而我们也许就会读到另外一种版本的《沁园春·长沙》了。
  是的,特定的写作场景会影响写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分析文章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就是作者,揣摩一下写作者的写作姿势、写作习惯、写作氛围,那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窥见写作的奥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