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关于动作的高中生散文:用未来抚摸当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3 0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尤肯达修女的质问,施图林格博士给了一个生动而又真实的答案。那面对这样的质问,换做我们又会如何回答?面对这样的回答,我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想这早就应该成为一个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去探讨的话题。
  我们无法否认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人的因素第一更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又知道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当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又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关于人文、科学、生活三者的关系,就像十指中其中的三个,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又像一棵大树,如果把生活比作整棵大树,那人文就是它的根,科学就是它内部的各个系统,有了根的存在,才有了让树生的希望,其内部的系统才会运用根部运来的各种营养进行加工,为树的成长提供更多的能量,这样才会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呈现在我们面前,殊不知它的枝叶又会为它吸收更多的阳光雨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随着四季的轮转看到一棵生生不息的树。回头想想,我们人类的发展是不是类似,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很重要,但终究有一个始端,那便是本,也是根,沿着这个根,纵眼望去,无可终极,像一根飘舞的绸带蜿蜒着舞向无尽的远方……
  人是万物的尺度,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对于今天来讲,我们固然需要从另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去认知这句话,我们不能把人当成自然界的主宰者,但我们应该明白人的确扮演着一个主角。我们可以再去思考,跟随历史的风车转到十四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明确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重要性,为人类树立了尊严,为人类研究人自己的历史打上了重重烙印!我们还会想到傅伽丘在《十日谈》中犀利的批判与愤慨吗?还会记起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中诱人的笑吗?还会想象出拉斐尔手下《西斯廷圣母》那美丽、慈祥的神态吗?若这些不足以让你信服,没关系,历史的智慧已猜出了人类的疑惑,随之十七世纪的欧洲又为人类开创了一个理性的社会&&展开了更宏大的启蒙运动。我们会更为伏尔泰对封建社会的猛烈批判而震撼,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大开眼界,他们对封建社会掀起了强烈的进攻,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主张体现了他们为人类奋斗的宝贵精神。想一下今天,无处不有人的影子,有了人参加的活动才更富有生机与活力,再想象一下不知名的未来,人依旧是生活的主角。
  嘟&咕嘟&咕嘟&咕嘟嘟&听,历史的车轮回转到了那个蒸汽推动的时代,当年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大小河流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工厂,被这个机器生产到来的时代痴迷的人们在那昼夜不停息地忙碌着,还记得当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白了一片,我们知道印度平原那有印度河,可想而知当年的印度河会成什么样子。就在这个时候瓦特推着他改进的蒸汽机悠闲地走来了,或许当年他曾去帮助那些因污染而染上疾病的贫苦民众,这些是我们永不能忽视的人文,若不及时拯救他们,那瓦特新的研制又会有哪些后人来继承、来开发利用这一项目?又会有谁为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后生力量?瓦特想到了这一点。当然他并没忽视研究,蒸汽机的改进让人们可以更自由的建设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的方式更灵活,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业革命伴随着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进入了轰轰烈烈的蒸汽时代。直到今天我们依旧享用着这一技术改造成果,随处可见的汽车、农用机器以及各种机器普遍运用了其中的原理。可谓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几百年后的今天,甚至将继续改变着无尽的将来……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真理,科技犹如血液中的血压,为血液的循环提供着不懈的动力。
  巴尔扎克有言: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只是在思考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关注身边人的痛苦与磨难,让之成为我们探索创新的动力,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而努力而奉献,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灿烂!让人文、科学、生活三者不分家,让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在我们的行动中如清澈的河流自然流淌。
  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思考未来,探知未来。让当下的当下为未来积蓄力量,让未来的未来吸引当下的运动。用未来抚摸当下,颂一曲和谐的生活之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