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带刺的朋友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3 0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引起学生学习《带刺的朋友》的兴趣呢?下面是师哈哈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带刺的朋友教学随笔,希望您喜欢!
  带刺的朋友教学随笔篇一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上完这节课后,谢书记不仅给了我极大的肯定和鼓励,也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而又宝贵的建议,根据书记耐心细致地讲评,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字词,因为只有使学生认识词语,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它,也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谢书记在点评时指出,这一教学设计虽然表明我认识到了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是字词教学还不够深入。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宁可少讲一点课文,也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
  谢书记的点评使我茅塞顿开,为什么刚学过的生字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还会反复出现错误?这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仿佛一时间有了准确的答案,是啊,如果我能在字词教学中在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那学生的字词错误率可能就会随之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谢书记指出,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儿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
  谢书记的点评一针见血,准确地指出了我教学中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目的性不明显,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没有目的的教学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接着,书记还进一步给了我提示:带领学生找动词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描写小刺猬偷枣儿的过程,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受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喜爱之情。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不仅仅简单停驻于此,还可以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追问学生:可以怎么描写小刺猬偷枣儿?,可以从描写动作入手,通过写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如何能把一件事情写得具体、生动?,从描写动作入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谢书记的点评使我明白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课的味道不足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如果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知识的基础,那么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感情的升华。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在掌握一个个字词的过程中,一起感受每篇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小刺猬偷枣儿和战胜黑狗两件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与喜爱之情,谢书记指出,这堂课的语文味道不足,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与喜爱之情没有出来,学生的情感体会不够深入。
  通过谢书记的指引,我懂得了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要带着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地梳理,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碰撞,使心灵得到触发。
  在其它方面,我的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楚、明白,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等等。谢书记精细准确的指导使我收获颇多,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将在改进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带刺的朋友教学随笔篇二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尤其是说话练习部分,没有时间指名较多的学生来练说,连起来介绍这一环节跳过了,拖堂5、6分钟。反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觉得在前半节某些地方浪费了一些时间。
  1、导入环节看图说话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看了图,仅说出了图上画着红枣儿和枣树,在引导学生将图意说清楚,说具体上花了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明确说话要求,训练说话完整的能力。
  2、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想法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读课文,却没有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一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带刺的朋友教学随笔篇三
  课堂教学就像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有成功设计的喜悦;有思考不周而留下的遗憾,所以现在,我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首先,我先来阐述一下,我对文本核心价值的定位。课题,带刺的朋友。这里的刺有两层含义:第一,利用刺来觅食,获取生存的食物。第二,利用刺进行自我保护。这里的朋友不仅表现为我对刺猬的喜欢,更是一种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共生的画卷。
  正是基于我对文本核心价值如此定位,所以整堂课分为五个教学活动:一、引读入文本之境,二、抓住刺猬偷枣的高明。通过划&说&读&讲内化文本语言学习活动,体现出刺猬刺的作用,以及我的钦佩之情。三、体验大黑狗、刺猬的内心读白,体现刺的作用,更体会他的灵活、机智。四、我与刺猬的情景对话,体会彼此的关心与体贴,更深层次的理解朋友之间的关怀。五、同桌讨论,我为什么如此对待他?试图理解文本的核心价值,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的共同生活。
  成功之处,正是由于我对文本中朋友这核心价值的理解,所以,我在第三、四环节设计时,就采用大黑狗与刺猬的内心读白,以及我与刺猬的情景对话。这样的设计,成功地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刺猬、大黑狗、我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抓住文本的刺猬可真鬼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换词,此时学生知道,这其实是对刺猬地称赞。二、最后一个讨论题是成功的。因为学生充分理解了我对刺猬的喜爱、关怀,更在头脑中对朋友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与动物,可以和谐共同生活。虽然这个感悟未必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但它这颗人文的种子,会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思想里,生根、发芽。
  当然整堂课中,也有些遗憾之处:
  一、不成熟,需要沉着
  在最后的设计中,我原来的设想是,边说结束语,边擦黑板上的板书,只留下朋友、喜欢、和谐。这三个词,对文本的核心价值的凝练。但在实际操作时,没有找到粉擦,显得特别慌乱,没有沉着对待课堂上这偶发事件处理的不成熟。
  二、不成熟,活动设计要取舍
  第二环节2~9小节,抓住高明,通过内化文本语言,了解刺的作用,以及它觅食的高明。这部分,我设计了划&说&读&讲这四个学习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因考虑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因素,所以活动的展开不够充分。我应该定位在划&说&读上,把讲的时间用在学生对高明一词的理解上,读得更到位。这样,对高明一词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当然,整堂课上还有一些值得与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讨论、商榷的地方。到此比赛算告以段落,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路我的心情我煎熬,我成长,虽累由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