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回复: 0

2020高考素材: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不老诗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 22: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其说诺奖颁给了歌手和六十年代,不如说是颁给了诗意和一颗不老的心。因为,不老的诗意是一个时代的指针。下面将由小编为你分享20xx高考素材: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不老诗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我们的时代,经典与大众,主流与非主流,纯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并没有一道无法翻越的高墙。不老的诗意是一个时代的指针。
  或许多年以后,人们终会心平气和地谈论这届诺贝尔文学奖。但现在,关于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的讨论仍在喧嚣中。支持者认为评委会态度先锋,大胆突破;反对者则认为将文学奖颁给歌手,更像是评委们的一次集体致青春。
  对诺奖而言,这不是第一次把文学奖颁给非文学人士。此前有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去年的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位记者。而在全世界数不尽的文学写作者中,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无疑是另一种层面的遗失。我们还可以列出另一份名单: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契诃夫、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普鲁斯特、伍尔夫,包括鲁迅、老舍,他们都是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但又无可争议的大师,依然在一代代写作者和阅读者心中闪耀着无法遮蔽的光芒。
  奖项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对过去的肯定,而是对未来的召唤。因为获奖,文学作品得以传播与二度传播,经典化和再经典化。连日来,鲍勃·迪伦迅速占领微信订阅号、刷屏朋友圈,他的作品和人生得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在我们的时代,经典与大众,主流与非主流,纯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并没有一道无法翻越的高墙,在表达人性的维度和阐释理想的媒介上,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甚至影像,就像花园里一条又一条彼此交叉的小路,都能通往星辰大海。
  与其说诺奖颁给了歌手和六十年代,不如说是颁给了诗意和一颗不老的心。因为,不老的诗意是一个时代的指针。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人总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拥有一颗不老的心,所以常常感时忧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们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力,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大爱……如果说,节奏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重力,那么这个世界就是诗意的重力。
  在那首脍炙人口的成名曲《答案在风中飘扬》里,鲍勃·迪伦浅唱低吟: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真正配称为人?……在冲进大海之前,山能有多少春秋?是啊,任何的诗意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没有生活的诗一定是干瘪而了无生趣的。人生不止有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这句近年来挺火的流行语,其实也深刻袒露了当代人对诗、对诗意生活的呼唤。
  5年前,一位焦虑的诗评家感慨:读诗的人还不如写诗的人多。因为,中国人活得太紧张、太匆忙了。匆忙的人写不出诗,匆忙的人读不下去诗。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诗意在回归日常。还记得穿越大半个中国的农妇余秀华、在电视晚会唱从前慢的歌手,以及,一夜间层出不穷的那些读诗公号吗?那一个个在枕边刷屏读诗的普通人,一个个在农田、在流水线上写诗的劳动者,他们用诗意沉淀生活,用诗意去补充人生,那郁郁葱葱正在生长的不正是一颗颗不老的诗心吗?
  喧嚣过后总会走向平静。对于经典,时代终会给出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