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回复: 0

范文:爱的旋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 0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至今不能忘却,那无助的凄凉的眼神。这样的眼神本不属于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这是一张战地摄影照片,背景是伊拉克某城的残垣断壁。
  我不知道人类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次战争,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无辜孩童遭受着失去亲人的痛楚。我常常想:战争难道真是不可避免的吗?
  战争毁灭生命,而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更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人们不能用一颗爱心去包容他人,却要以铁与火、血与泪相向?!
  人性本善。婴孩纯真的目光与笑容可以使天地间的一切为之失色。是什么让我们纯真的天性逐渐湮灭,让我们的良知逐渐消失,让我们在残酷的战争中互相残杀、无法自拔?是金钱,是利益,是无止境的贪婪!正是这些使人们漠视甚至忘记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生命、爱和包容。
  有个叫昆丁的美国小伙子,来中国做义工已十年了,这期间他遭遇过无数的骗子,可是他仍没有放弃。“我帮助了十个人,其中有三个骗子,但我还是帮助了七个人!”这个美国青年的幽默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博爱和包容。
  有时人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往往是在爱受过伤之后再去爱的勇气与胸怀。
  人与人之间不能没有爱,没有包容。那么,人类与自己的母亲———大自然之间是否也是如此呢?
  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将“人”定位于一个高于一切物种之上的位置。人成了万物之主。于是,为了人的需要、人的利益,大片森林变成了荒漠,无数的珍禽成为大肆捕杀的对象。地球上的物种日渐稀少。不敢想象,当有一天,地球上除了人类再也没有其他生物时,地球———一切生命的共同的家园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你我每一个人———将如何生存。
  大自然创造的一切生命,就其生存权而言,是平等的。人类在大千世界中的地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生命就比大自然中其他物种的生命高贵,也并不意味着人类有权剥夺其他生命繁衍和发展的机会。我们和大自然创造的一切生命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什么比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更重要呢?互爱互利,共享生命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真心希望,爱的旋律能化解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上的一切纷争,让所有的生命都能和谐幸福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
  简评:作者选了一个较小但很重要的入口“爱”,从两个方面即人类与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来论述如何共享生命,中心明确,与要求的话题结合紧密。此外,文中作者分析了“良知”消失的原因,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文字。议论文习作,常常缺失“分析”这个坏节。如果能从原因、正反和比较等方面入手对所论述的内容加以分析,文章就充实多了。此文可评为二类卷。
  本版组稿点评:上海中学语文教师孙培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