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回复: 0

广东省高考语文满分作文800字:感知自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 0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备考正在陆续的进行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知自然优秀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