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回复: 0

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1 17: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哈哈网小编导语:你知道什么是命题作文,什么是半命题作文吗?如何区分这两种作文?又如何写好这两种作文呢?下面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解释: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半命题作文:
  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综观历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1.要易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如我和 (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要确定体裁。
  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
  3.要内容健康。
  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命题作文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的区别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命题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作文能力。
  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图画)材料。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首先提取关键句和关键词语。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1.重点分析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
  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