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4 0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
è 能力目标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cai(世界大洲分布图;亚洲范围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中国、印度、日本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肥力丧失、庄稼枯萎等影音素材;亚运会有关影视资料)
?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人口和环境的资料,试图在这些材料中找出环境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之间的联系。

●~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录像,创设情景:播放经过剪辑的第xx届亚运会入场式的影视资料,介绍亚运盛会的有关情况,并向学生介绍各国运动员的民族服装。或展示亚洲各国各族人民的生活照片来导入新课,并为下一节学习多样的地域文化奠定基础。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师:指导学生读图6.13,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回答。xx年,世界人口达60.55亿,亚洲约有36.8亿,占世界的61%.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师:指导学生读图6.14,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生:xx年世界人口数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其中北美洲二个:美国、墨西哥;南美洲一个:巴西;欧洲一个:俄罗斯;非洲一个:尼日利     亚;亚洲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师: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生:要求学生上台指图说出亚洲六国的位置及所属分区。
中国、日本属于东亚
印度尼西亚属于东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属于南亚
师: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6.15,完成活动1。
生:xx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由多到少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xx—xx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分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北美、大洋洲和欧洲。
指导活动:按xx—xx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师生小结:由结果看出:亚洲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也是净增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师承转:亚洲这种人口特点会对资源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学生讨论:阅读材料,完成p12活动2
    教师指导后出示答案:
    教师引导: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请大家尝试绘制良性循环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绘制图。教师出示内容,学生找联系。
    教师指导后出示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请大家交流搜集的材料,课下写出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材料:(略)
    课堂小结:(略)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1%
    2、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3、人口众多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压力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2课时)  
    江南初中  朱文亚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大家庭——亚洲存在着多样的地域文化。
    ②使学生知道各地区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③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④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è 能力目标
    ①利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能举一反三,初步形成人地关系的地理思维习惯。
    ② 能运用数据、资料分析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
    ③能运用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图结合实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三类产业比例的关系。
    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各种地域文化虽存在着差异,但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无高低、优劣之分,是平等的,初步形成正确的地域文化观。
    ②能正确评价中国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重点难点
    ①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②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cai(亚洲各民族生活的影视片段;代表着亚洲各地的自然风景图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印度独立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视素材;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反映某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 学生准备
    搜集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归类整理,与同学交流。

    ●~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投放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①))
    问:看到了什么?
    生: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教师引导: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师生分析: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民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师: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讨论p13图6.17②-⑥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出示参考答案:
    图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图③: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图④: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图⑤: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图⑥: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生:用最短时间(30秒)完成p14活动1
    师: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生: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师: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师: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讨论后七嘴八舌回答,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师: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生: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材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

    师: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印度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历史条件。
    师: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视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社会条件。
    师: 教师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为什么?
    生: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它成为较富裕的国家。
    教师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自然条件。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师: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完成p15活动1。
    生:讨论后回答(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47倍。(3)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很少,如日本;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为20690美元,尼泊尔为23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90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三类产业的划分》。
    生:阅读材料:p16《三类产业的划分》
    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图
    生:完成p16活动2
    教师出示:xx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国家 第 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日本 1.3 30.4 68.3
    韩国 4 34 62
    泰国 22 28 50
    印度 9.8 44.0 46.2
    缅甸 57.2 9.7 33.1
    师: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中国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同学们,加油吧!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你们的努力,明天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师组织学生对第二节人文环境进行总结:(略)
    ●~ 板书设计
    二、 多样的地域文化
    1、 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的关系
    2、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三、 经济发展差异
                             历史条件
    1、影响经济发展的条件    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
    2、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
    3、三类产业的划分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