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回复: 0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4 08: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答题的基础思路:
1、特征类:明确各种地理特征的答题要点,结合区域特征做答(此类题多为看图归纳)。
2、原因类:从自然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板块运动等要素)和社会经济原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历史条件、工程建设、政策、军事(战争)、宗教等生活活动、生产活动)方面作答。
3、意义类:可以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作答。
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
5、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对策类: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途径入手,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
第二部分:地理特征描述类——包括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或称为社会经济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五大组成要素分析。
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地势高低(起伏)
3、地势特征:哪高哪低。(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5、气温特征:根据所处的纬度位置从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分析
6、降水特征: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从降水多少,雨季长短,季节分配,类型及空间分布加以分析。
例如:从降水的季节变化来看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又如: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有何不同?
前者比后者雨季更长,年降水量更多;
7、水文特征:水能、流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话)
(水量+落差)(季节变化)(1月零度)(植被)(春、夏、凌汛)
例:新疆内陆河流(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内流河,河流短,支流少;流量小,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8、水系特征:流程、落差、支流、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流向、
9、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如:东西南北位置、河海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半球位置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
11、等值线的特征:包括疏密、走向、弯曲、数值分布
12、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状况
13、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农林牧副渔所占的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
14、工业生产特征: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第三部分:常用知识点总结:
1、 周日视运动规律:
(1)春秋分日:极点除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
a、极昼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极昼区n点除外,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c、北极点:周日视运动圈与地平圈平行,一天中无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度为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3)冬半年(9月23日——3月21日)
a、极昼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极昼区s点除外,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c、南极点:周日视运动圈与地平圈平行,一天中无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度为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共14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2、季风及其成因
    东亚: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西南风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天气系统: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
    类型 冷  锋 暖  锋     准静止锋




    雨区 锋后 锋前 冷气团一侧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流方 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锋面气旋:见着气压场中出现锋面系统,则此气压中心定为低压。
    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然方面:
    太阳辐射(最根本)、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
    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
    (3).昼长;
    ☆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阳高度(即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为什么?
    青藏高原: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一纬度地区: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包括
    ①地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共14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②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冬季,海洋大于陆地,沿海大于内陆;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④植被状况: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气状况:白天晴天大于阴天,夜晚晴天小于阴天;
    ☆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地区小,高纬地区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即阴天小于晴天;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
    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 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 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 下垫面: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4. 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
    ☆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信风带少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2. 下垫面: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减湿作用;
    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5、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自然带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温带海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6、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意义:
    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意义: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是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7、河流
    ☆主要补给类型:雨水(最主要的形式)、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 河流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
    二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河套地区)和下游河段(山东河段);
    ☆ 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
    评价航运条件:①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
    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③通航里程的长短;
    例如: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又如: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共14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1.选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如淮河);水系支流多(海河:扇形水系 长江:树枝状水系;主支流同时入汛,加剧洪涝);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汇水集中,排水困难,行洪不畅)、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为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
    ☆ 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①修水库(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径流);②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调蓄洪水);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①加固大堤;②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便于航运和泄洪);
    此外,还可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以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控制工业及生活废物的排放以减轻河水污染;
    ☆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以及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原因: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匀
          人为原因: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增大
    ②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
    ③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
    解决措施:开源: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③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①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②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
    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8、洋流:(北半球是“8”字型,南半球为“0”)
    世界洋流分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如南纬40度)形成西风漂流(性质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时针方向运动,夏季顺时针方向运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14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1) 对气候的影响:可以促进高、 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
    (3) 对航海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4) 对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  
    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① 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② 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 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台风减少;
    ② 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9、地质作用的分类及形成的地貌: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内力作用及地貌: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褶皱和断层
    运用地质作用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例1: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例2: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例3: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东非大裂谷:断层
    例4: 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 -----( 易与落基山混淆 )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例5:地貌倒置的产生:
    ①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成称为山岭。
    ☆外力作用及地貌
    1. 流水作用: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河谷(峡谷、v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共14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②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堵塞河道、洪涝灾害加剧;
    2. 风力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蘑菇、裸岩荒漠;
    ②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沙垄、沙丘;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盐碱化;
    3.冰川作用:挪威的峡湾、“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波德平原与东欧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北美五大湖
    10、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热量不同)
    经度地带性(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不同)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都在变)
    ☆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气温(阳坡雪线高,北半球南坡是阳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
    例如:天山北坡雪线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
    ☆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1. 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 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11、人口问题
    ☆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和其他(年龄、性别、距离)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迁移的影响
    a. 对迁入地影响:
    ①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 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 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b. 对迁出地影响:
    ① 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 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 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科技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共14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历史原因、经济原因(地价: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社会原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行政原因。
    13、农业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地价,工业基础,生产历史
    ☆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典例分析:
    1、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的区位分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区位因素:光照、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
    不利自然区位因素: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亚洲和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不利区位因素: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3、青藏高原地区农业(河谷农业):
    有利条件:①与高原相比河谷地带热量较高。②灌溉便利。③地势平坦,④受河流冲积,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⑤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其他:
    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不利因素:(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低温)①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 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 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 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4、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
    ①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②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5、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自然条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原始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和初步定住农业
    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和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现代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小麦——绵羊带)、乳畜业(西欧、新西兰、北美五大湖周围)、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14、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共14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15、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分析: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等
    自然因素:
    (1)地形地质: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3)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4)土地:少占耕地。
    社会 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客货运量增大,加快物资流通。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注: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
    (6)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
    (7)科技是保障:青藏铁路解决了三大技术难题。
    典例:
    简述西南地区的地形条件对西南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
    ① 地跨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② 青藏高原地势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冻土;
    ③ 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向排列、山高谷深;
    ④ 四川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⑤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
    ⑥ 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16、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 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②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17、成因类问题归纳:
    气象灾害:(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暴雨洪涝、)
    ☆干旱:
    干旱成因分析:自然原因(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不均、地表径流量小)、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
    干旱对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
    典例分析:
    ⑴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调;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⑵ 华北春旱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⑶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⑷ 江淮:伏秋连旱(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燥)
    ⑸ 西南、华南:冬春连旱(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
    ⑹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自然原因:①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或者风力较小时,我国西南各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今年尤为严重。②我国西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降雨之后,在地表无法积水,积水会很快渗入地下流走。③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④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这样就形成了干热河谷,这往往会伴随着一种自然现象——焚风。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炎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亦可造成干旱。共14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人为原因:1、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 2、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1、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人工降雨,遏制旱情恶化;2、暂时性跨区域调水等,以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长远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2、新建或修葺储水工程,调节降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问题;3,修造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问题;4、提高人民节水意识,在干旱年代或季节期间尽可能地减少用水量。等等
    ☆台风(热带气旋)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寒潮(冷锋)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
    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措施:①加强监测及时预报   ②人员、牲畜做好防冻准备   ③农作物覆盖地膜或熏烟
    ④设立温室或风障     ⑤给农作物灌水(水的比热容大)
    ☆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冷锋)
    成因:自然原因: 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③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
    利:缓解酸雨、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利于海洋生物生长、沙尘云可缓解全球变暖。
    治理措施:①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③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 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等;
    ☆洪涝灾害
    1、分布: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的东部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东部季风区
       趋势: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季节与成因:夏秋季节(5—9月):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梅雨),降水集中,季风强弱变化大(副高强:南涝北旱;副高弱:北旱南涝),台风影响。
    3、水系特点。4、人为原因。(参考河流洪涝灾害)
    防御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工程措施(参考河流洪涝灾害)等。            
    ※ 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同样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共14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地震:
    1、成因:地壳运动(构造地震)
       中国多地震原因:临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2、破坏程度大小原因:自然:震级大小;距震中距离;震源深度
                         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表破碎)、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5、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
    ④进行防震教育    ⑤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
    ☆泥石流
    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坡度大    ②地表多输送堆积物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①破坏植被  ②破坏地表  ③开矿等人类活动
    2、危害:①掩埋村镇     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
    3、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
    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    ⑤植树造林(生物措施)  
    ☆滑坡
    1、成因:①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
    ②重力作用(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
    2、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人类活动避开滑坡带(如修路)
    ③工程措施:护坡、加固岩体、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酸雨问题  (ph共14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生态破坏: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问题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① 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co2
    ② 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① 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 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3)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纬度地区增产、低纬度地区减产)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4)对工业的影响;5)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6)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 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④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a. 臭氧空洞的成因:
    ① 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 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
    b.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 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此外还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c. 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d. 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e. 措施:①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③ 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成因:自然原因: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河流)
    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气候)
    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④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危害: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农业减产。  共14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防治咸潮的措施: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④节约用水
    ☆水土流失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
    人为原因:① 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③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
    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
    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
    ①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原因: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  ①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
    ③ 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 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 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 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 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成因: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挖药材破坏植被; ④人口激增;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林、还牧;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采用草方格沙障工程固沙。②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③ 多途径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④控制人口增长。⑤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采伐发菜等。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成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夏季多暴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共14页,当前第12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湿地锐减问题
    湿地的形成:(气候、地形、水文)
    例: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 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弱;
    ②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河流众多,在河流交汇处,水量丰富;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含水量大;
    ④气温低,结冰期长, 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沼泽。
    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② 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1)生态效益:①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 保持水土,净化污染(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③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便利。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教育与科研价值。
    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② 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
    ③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④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
    ⑤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采取措施
    ① 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② 通过退耕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
    ③ 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绿色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
    19、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产业移出地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对产业移入地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机会增多,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低于产业移出地)。
    20、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共14页,当前第13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⑶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⑷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缘——秦岭—淮河。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端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⑹地势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⑺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中国地形之最(10个)

    根据下列经纬度的分布特征,确定国家的名称。

    共14页,当前第14页1234567891011121314
  • 2016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回归书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