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回复: 0

命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的概念、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的真假. 2、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 (2)是否是: 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 (3)的组成 每个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真、假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的组成,能够区分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的概念,并举例.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分析(3),(5)为什么不是. 教师分析以上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请学生举几个数学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 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的构成,改写的形式. 例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理解真、假 1.让学生分析两个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的一种分类:真和假. 2.给出真、假定义. 真: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叫做真. 假: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都是错误的,叫做假. 注意: (1)真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不是真. (2)假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不正确,所以也是假。 (3)注意与假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也更不是假. (4)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强调真假的大前提,首先是.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 例 请判断以下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2)(3)(5)是真.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是真,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是假,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B] 三、总结[/B]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真?假? 2.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与真、假的关系. 2.抓住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 3.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B]四、作业 [/B] 1.选用课本习题.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 命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