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回复: 0

角的度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R][TD]
[TR][TD]
[TR][TD]
[TR][TD]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 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小?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即1°=60',1'=60''.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例如:∠α的度数是32度48分51秒.记作∠α=32°48'51''.除法过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进制的,要把度的余数乘以60化为分,继续除得精确到分,把分的余数乘以60化为秒,继续除得精确到秒的近似值. 2.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理解这两个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具备两个角;(2)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定值:互余两角的和是 ,互补两角的和是 ;(3)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只考虑两角间的数量关系. 3.结合小学已经学过的概念,说明小于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类.分类的思想对于科学研究比较重要.要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轻重,等等.分类要不重不漏.就是说,在把一群事物分类时,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归入某一类,不能无类可归(不漏),并且只归入某一类,不能既归入这一类,又归入另一类或另几类(不重).这里只是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以后还要遇到分类,如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1.本节的教学内容中,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加强了要求,由于分类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可以简单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加深认识.使学生自己能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 2.在角的内容中,对角的进位制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是与十进制不同的进制,以后由于不同的需要还会遇到不同的进制,在这里讲清楚后,以后再遇到,就会感到自然了.同时对于60这个数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角的一些运算能很灵活. 3.角的单位中的大、小单位的互化比课本的要求要高,应该尽可能的掌握. 4.本节在对学生活动的安排上,时间可多一些,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安排.在安排学生自己出题时,应多加鼓励,尽量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2.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的演示,使学全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 (二)难点 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推导. (三)疑点 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解决办法 对重点、难点,应巧妙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对疑点,由学生思考并讨论,互相叙述“为什么”并相互纠正,同时,由教师进行逻辑点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活动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并通过两个练习对定义加以巩固. 3.通过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相互叙述,最后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完成第一个性质的逻辑推理,其他性质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模仿完成,最后学生做反馈练习. 4.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图表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正确理解互余、互补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演示和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顺利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互余、互补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性质的理解,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度量,认识了平角和直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平角和一个直角,并标明其度数. 学生画图形的同时,投影显示以下图形,见图1及图2:
[TR][TD]  图1 图2[/TR]

教师演示:在以上两个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或投影),分别过两个角的顶点作活动射线 ,任意改变射线位置,让学生观察,如下图1及图2:
[TR][TD]图1 图2[/TR]

学生活动:过自己所画两个角的顶点,任意作射线 ,同时观察老师演示. 提出问题:射线 把平角 ,直角 分别分成了几个角?它们的度数关系如何? (学生容易答出:分成两个角, , .) 教师演示:把射线 固定一个位置不动,然后把两个图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变,拉开,如图1及图2(或拉开更远些,多变换几种位置).
[TR][TD]   图1 图2
[/TR]

提出问题: 与 的和还是 吗? 与 的和还是 吗?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过程中的图形变换,同桌可相互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 与 , 与 位置变换,前提是其大小不变.改变位置关系目的是:避免提出互补、互余角的概念后,学生误认为只有有公共顶点且和为 , 的两个角才是互补、互余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不论 、 、 、 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大小不变, 与 的和永远是平角, 与 的和永远是直角.像这样具有特殊关系的角,我们分别叫它们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节中又一新知识.(板书课题) [板书][U]1.6  [/U][U][/U] 【教法说明】  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手脑并动,通过不断演示,学生观察,教师逐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并没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探究新知 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前面老师的演示和说明,叙述一下具有什么关系的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吗? 学生活动:同桌相互讨论,互相纠正和补充,找学生口述.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画图,观察老师的演示,对互余、互补角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已经水到渠成.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以训练其归纳总结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后给出答案: [板书] 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直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2.提出问题,理解定义.(投影显示) (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 (2)若 ,那么 互为补角吗? (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 学生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教法说明】对定义的理解,提出的三个问题很关键,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比教师单纯强调“注意”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对以上三个问题给予肯定或否定. 反馈练习:投影显示
[TR][TD] 1.若 与 互补,则 ,若 与 互余, 2. 角的余角为 ,补角为 , 的余角为 .补角为 . 3.如图1: 是直线 上一点, 是 的平分线,[table][TR][TD]
图1[/TR]
① 的补角是____________ ② 的余角是____________ ③ 的补角是____________[/TR]

【教法说明】第l、2两题可由学生抢答,这两题是为以下例3做铺垫的.第1题实质上也是把定义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语言,强调反之也成立.通过第3题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有关互余、互补角的性质 师: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对互余、互补角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看你们能否解决. 投影出示:
[TR][TD] 例4  与 互补, 与 互补,若 ,那么 和 相等吗?为什么? [/TR]
【教法说明】学生思考并讨论,同桌互相叙述“为什么”讲相互纠正.有时学生间的交流比师生对话效果会更好. 找学生试述“为什么”,估计逻辑性不会太强,教师可加以点拨:解决几何问题往往要从已知入手,联想出结论:如由 与 互补你想到什么结论?( ) 与 互补呢?( ).因为要比较的是 与 的大小,以上两式可表示为: , .已知中 ,则 一定等于 . 教师边引导学生叙述边板书出较规范的格式: [板书] ∵ 与 互补,∴ 即 . ∵ 与 互补,∴ 即 . ∵ ,∴ . 【教法说明】此问题中的“为什么”实际上是几何中的推理问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放”可以,而且必须“收”.教师引导由已知产生联想,一环紧扣一环,写出推理过程,渗透“∵  ∴”的书写格式.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题目,你是否发现了两个等角的补角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总结吗? 【教法说明】由学生发现性质,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由具体题日抽象出几何命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由具体到抽象考虑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并互相叙述总结规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纠正、整理后板书,并给出符号语言,强调此性质的应用. [板书]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 . 提出问题: 与 互余, 与 互余,若 ,那么 等于 吗?为什么?你由此问题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在练习本上仿照例4的格式,写出“为什么”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找同学回答后板书. [板书]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 . 师:有关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很有用,以后遇到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就可以根据这个性质,知道它们都相等. 反馈练习:投影显示
[TR][TD]
[TR][TD]
图1[/TR]
1.见图1,若 与 互余, 与 互余,  则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
[TR][TD]
图2[/TR]
2.见图2,若 与 互补, 与 互补, 则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
[TR][TD]
图3 [/TR]
3.如图3, 是直线 上的一点, 平分 , ,则   [/TR]
【教法说明】第1、2两题主要强调互余、互补角性质的应用,设计成活动胶片(或电脑课件)把图中的角多变换几个位置.第2题中当拼成两相交线时为下一步学习对顶角相等做准备.第3题可以找 、 的余角有几个,把题再拓宽些.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列出下表
[TR][TD] [TD]互余的角[TD]互补的角
[/TR][TR][TD]数量关系
[TD]
[TD]
[/TR][TR][TD]对应图形
[TD]
[TD]
[/TR][TR][TD]性质
[TD]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TD]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TR]

思考题(投影出示) 1.锐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吗? 2.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一定互为补角吗? 3.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4.相等且互补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5.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吗? 【教法说明】小结后由学生看书,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以上问题,则发动同学们讨论,没提出以上问题教师再提出,由学生讨论.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38页练习第1、2题. 作业 答案 1.较大角是 ,比萨斜塔倾斜了 . 2. 的补角是 ,余角是 . 九、板书设计
[TR][TD] 1.6  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TD]例3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练习板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D]练习 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TR]
[/TR]
[/TR]
[/TR]
[TD]
[TR][TD]
[TR][TD][TD]热门文章[/TR][TR][TD][/TR]
[TR][TD][/I]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I]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I]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I]第一场雪
[/I]Unit 2 Look at me第五课时
[/I]植物妈妈有办法
[/I]威尼斯的小艇
[/I]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TR]
[TR][TD][TD]相关文章[/TR][TR][TD][/TR]
[TR][TD]·角的比较
·角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下学期 射线、线段
·直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方程和它的解
[/TR]
[/TR]
[/TR][TR][TD]
[TR][TD][TD]中“ 课件
[/TR]
[/TR][/table]
  • 角的度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