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回复: 0

等差数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2.通过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3.通过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的研究,使学生明确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于的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  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  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②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 ③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的条件. 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  可看作项数  的一次型(  )函数,这与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 ⑤有穷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是数列第  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的项数未必是  ,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列的第  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 ⑥前  项和的公式推导离不开的性质,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一些重要的性质;另外可让学生研究的子数列,有规律的子数列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⑦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列的数学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还可让学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关问题,自己尝试解决,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创设相互研讨的课堂环境. 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利用通项公式求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教学重点,难点[/B] 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 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B]教学用具[/B]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B]教学方法[/B] 研探式.[B]教学过程 [/B]一.复习提问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二.主体设计 通项公式  反映了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  求  ).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  中,首项  ,公差  ,求  .”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1.方程思想的运用 (1)已知  中,首项  ,公差  ,则-397是该数列的第______项. (2)已知  中,首项  ,  则公差   (3)已知  中,公差  ,  则首项   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  ,  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  中,   ,求  的值. (2)已知  中,  ,  求  .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是确定的,由  和  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  和  ,  和  称作基本量.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  和  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已知  中,  … 由条件可得  即  ,可知  ,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 (3)已知  中,  求  ;  ;  ;  ;….类似的还有 (4)已知  中,  求  的值. 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3.研究的单调性  ,考察  随项数  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  的情况. 此时  是  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  的符号,由学生叙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4.研究项的符号 这是为研究前  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0? (2)  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三.小结 1. 用方程思想认识通项公式; 2. 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四.板书设计
[TR][TD]通项公式  1. 方程思想的运用  2. 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 研究的单调性 4. 研究项的符号[/TR]
[/tr]
  • 等差数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