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回复: 0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3、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4、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初步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在上节我们曾经学到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它反映了圆中两弦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圆的一条切线和一条割线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教学难点:学生不能准确叙述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针对具体图形学生很容易得到数量关系,但把它用语言表达,学生感到困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学过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圆的另外的比例线段.二、新课讲解: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o,在⊙o外一点p引⊙o的切线pt,切点为t,割线pba,以点p、b、a、t为顶点作三角形,可以作几个三角形呢?它们中是否存在着相似三角形?如果存在,你得到了怎样的比例线段?可转化成怎样的积式?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按要求作⊙o的切线pt和割线pba,后研究讨论一下.学生动手画图,完成证明,教师巡视,当所有学生都得到数量关系式时,教师打开计算机或幻灯机用动画演示.最终教师指导学生把数量关系转成语言叙述,完成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1.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关系式:pt2=pa·pb2.切割线定理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数量关系式:pa·pb=pc·pb.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也是圆中的比例线段,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务必使学生清楚,真正弄懂切割线定理的数量关系后,再把握定理叙述中的“从”、“引”、“切线长”、“两条线段长”等关键字样,定理叙述并不困难.练习一,p.128中1、选择题:如图7-86,⊙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e,ac和db的延长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pc·ca=pb·bdb.ce·ae=be·edc.ce·cd=be·bad.pb·pd=pc·pa答案:(d),直接运用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进行选择.练习二,p.128中2、如图7-87,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ac为直径作圆与斜边ab交于点d,求bd的长.此题已知rt△abc中的边ac、bc,则ab可知.容易证出bc切⊙o于c,于是产生切割线定理,bd可求.练习三,p.128中3.如图7-88,线段ab和⊙o交于c、d,ac=bd,ae、bf分别切⊙o于e、f.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
    求证:ae=bf.本题可直接运用切割线定理.例3  p.127,如图7-89,已知:⊙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b,pa=6cm,ab=8cm,po=10.9cm.求⊙o的半径.此题要通过计算得到⊙o的半径,必须使半径进入一个数量关系式,观察图形,可知只要延长po与圆交于另一点,则可产生切割线定理的推论,而其中一条割线恰好经过圆心,在线段中自然可以参与进半径,从而由等式中求出半径.必须使学生清楚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图形,正确使用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则关系式中必有两条线段是半径的代数式构成,只要解关于半径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解:设⊙o的半径为r,po和它的长延长线交⊙o于c、d.(10.9-r)(10.9+r)=6×14r=5.9(取正数解)答:⊙o的半径为5.9.三、课堂小结: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看教材p.127—p.128.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1.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圆的重要比例线段,它反映的是圆的切线和割线所产生的数量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从圆外一点,才可能产生切割线定理或推论.切割线定理是指一条切线和一条割线;推论是指两条割线,只有使学生弄清前提,才能正确运用定理.2.通过对例3的分析,我们应该掌握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四、布置作业:1.教材  p.132中10;2.p.132中11.共2页,当前第2页12
  •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