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盲人以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表现出初步的同情心。 2、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 2、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爱护眼睛,同情、帮助盲人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 教学用具: 课件、VCD光盘、图片、40-50块蒙眼用的围巾,40-50张脸形图片(没有五官),小红花30朵,眼保健操磁带。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课前向周围的人了解眼睛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若家中有近视的人,观察近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教师课前准备社会为盲人提供的有关设施,如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屏幕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 师念生猜。谜底(葡萄) 2、教师提问:眼睛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在家中的小调查在班内分组交流。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意见。 3、体验活动:每个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围巾蒙住眼睛。在老师发的脸形图片上画上眼睛、鼻子、嘴。然后打开围巾看看画的结果如何?找10位同学,两两一组,蒙上眼睛由不蒙眼睛的拉着他在教师里走一走,看看有何感受?其他同学蒙上眼睛在书包里找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看看结果如何?体验一下没有眼睛有什么不方便。全班举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眼睛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眼睛近视、受伤、或失明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体验到没有眼睛的不方便了。不过你们才体会了几分钟,却有一种人要一辈子体验眼睛看不见东西的痛苦。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谁吗?(猜:盲人) 2、师:猜猜盲人没有眼睛是什么心情?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出示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人民币上的图案等图片资料。(让学生同情盲人及眼部有疾病的人,并愿意帮助他们。) 3、出示课件动画:“眼睛的哭诉”学生观看动画后谈谈我们该怎样保护眼睛? 4、出示课件:“这样做对吗?”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课件,边试着研讨,什么光线、什么距离下看书,眼睛最舒服。(教师可作一些错误的看书举动,请学生判断) 5、教师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看书的正确方法。 教儿歌:一尺一寸一拳远,不得驼背近视眼。 6、出示课件:“眼睛对我说”请学生根据课件所出图片,联系个人实际,以眼睛为主人公,对眼睛的主人说几句话,并演示如何改正坏毛病。 7、教师示范:(播放眼保健操音乐)全体学生做眼保健操。谈感受。 8、请学生看P63图片,讨论这样做,对眼睛会造成那些伤害?应该怎样做? 9、教师补充有关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案例。让儿童进一步提高眼睛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拓展活动: 1、出示课件:“美丽的风景”意在让学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也可以看到危险而躲开,从而保护自己。 2、屏幕出示护眼歌: 人体眼睛是件宝, 生活学习离不了, 保护视力我牢记, 眼镜不会把我找, 手不揉眼讲卫生, 红眼沙眼得不了。 3、宣传爱护眼睛及用眼卫生。 四、结束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五、作业 :发给每个人一张卡片,你能看明白上面的内容吗?请你把它贴在写字台前,每天做到哪项,就在哪个格中奖励自己一只漂亮的眼睛。下个星期请你自己画一个表格(见表一)提醒自己,一直坚持到期末,看看谁的成果多了。 表一:
[TR][TD] 星期
项目[TD]星期一[TD]星期二[TD]星期三[TD]星期四[TD]星期五[TD]星期六[TD]星期日[/TR][TR][TD]认真做眼保健操[TD] [TD] [TD] [TD] [TD] [TD] [TD]  [/TR][TR][TD]不用手揉眼睛[TD] [TD] [TD] [TD] [TD] [TD] [TD]  [/TR][TR][TD]经常看绿色植物[TD] [TD] [TD] [TD] [TD] [TD] [TD]  [/TR][TR][TD]看书姿势正确[TD] [TD] [TD] [TD] [TD] [TD] [TD]  [/TR][TR][TD]不在过强或过暗光线下看书[TD] [TD] [TD] [TD] [TD] [TD] [TD]  [/TR][TR][TD]不做伤害眼睛的危险活动和游戏[TD] [TD] [TD] [TD] [TD] [TD] [TD]  [/TR]
六、教学点评: 通过学生的猜、讨论、说、看、演、改、帮、诵、画、记宣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由感受到体验,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由理解、认同、实践到宣传。对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学习了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了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充分,主体参与性强。课件安排直观、恰当。体现了新课的理念,学生乐学、会学,课堂气氛踊跃,学生积极探索,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如能在学生创造上在挖掘些深度则更好。例如:让学生们编些爱眼儿歌,或对爸爸、妈妈说句保护眼睛的话,画下漂亮的眼睛作画展等。 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生活的影子,懂得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能唤起学生无尽的想象,创新思维,也从这里起步,把自主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索、追求、享受成功的快乐!探究活动
关于“近视眼为什么要戴眼镜”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探究准备: 蜡烛台、凸透镜与凹透镜、白屏、插座、透镜夹、光具座。 探究过程: 1、谈话:小朋友如果在光线很强或很暗的地方看书,妈妈就会告诉你要注意保护眼睛,否则眼睛近视了,就得戴上眼镜才行。为什么近视眼要戴眼镜呢? 2、把凸透镜放在蜡烛与白屏之间,使透镜与蜡烛相距15厘米。 3、点燃蜡烛,前后移动白屏,直到白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4、把透镜换成更凸一点的透镜,白屏上的像就变得不清晰。 5、把蜡烛往透镜方向移去,白屏上的图像重新变得清晰。
6、将蜡烛退回到距透镜15厘米处,白屏上的像又变得不清晰了。这时,在凸透镜前插上一块凹透镜,适当调整凹透镜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蜡烛火焰的像重新变得清晰。
原来如此 正常人眼睛中的晶状体,好比实验中的第一个凸透镜,白屏好比眼睛的视网膜,蜡烛为景物。当正常人看景物时,眼睛的晶状体可以随意调节,景物能清晰地成像在视风膜上。当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晶状体变凸后,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凸透镜,景物像成在视网膜前,人就看不清远处的景物了。所以,近视眼要想看清物体,可以像实验中第4步那样,把景物移近眼睛;或者像第5步那样,配戴上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关于“两只眼睛”的探究活动
我们都知道,人和大多数动物都有两只眼睛。即使只用一只眼睛,不也能看见东西吗?为什么一定要长两只眼睛呢?
探究准备:一根针和细线、一个小瓶、两支笔。
探究过程: 1、左手拿针,右手拿线,闭上一只眼,试着把线穿过针眼,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难对准针眼呢?睁开双眼试一次,哈哈,一次就成功了!
2、左手拿着小瓶,右手拿笔,两只手臂尽量伸长,闭上一只眼,试试看,把笔插到小瓶里,是不是不太容易?
3、睁开双眼,再把笔插进小瓶里,是不是就很容易了?
原来如此: 左眼看到的东西偏右一点儿,右眼看到的东西偏左一点儿,这样,在大脑里才会形成一种“立体感”,从而判断出物体离我们的真实距离。一只眼看东西,则没有“立体感”,所以很难正确判断出物体的远近。
  •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