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回复: 0

为父母献上一份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心情。情感:
1.以关心体贴父母、能给父母带来欢乐而高兴。
2.看到父母心情不好或生病,感到不安和担心。行为:
1.努力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2.能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3.能够承担家务,分担父母辛劳。
4.父母伤病时尽力照顾。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这方面的教育,三个年级段都要进行。低年级侧重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四年级侧重了解、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关心、体贴父母;六年级则是在原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教育学生学会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现在的小学生,比较多的是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他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看成是应该的,不知道父母也需要得到关心、照顾。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培养爱的情感应该从爱父母开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是不可能去爱别人,更谈不上爱祖国、爱人民。 因此,有必要反复向学生进行爱父母的教育。当然,不同年级,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这一教育的层次性应有所区别。本课就是教育学生不仅要“知恩”,还应该学会“报恩”。对于四年级学生讲,就是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关心父母的健康,以自己良好的行为给父母带来欢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与上一课紧密相联,重点是在学生理解父母的基础上,侧重于子女对父母的回报。 2.本课难点是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太关心父母的愿望和需要,对父母缺乏理解。因此,学生要做到关心体贴父母不易落到实处。教学时,可以以了解父母作为突破口,进而启发学生如何去关心、体贴父母。 本课以“说一说”的形式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情况,父母的生日、工作和辛劳。这样导入  是较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通过“说”,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生日、爱好全都知道,而不知道父母的?这样导入  新课,学生更易信服。 课文以梁新的事例说明观点。全课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他们的恩情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作为子女应该关心体贴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可承接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讲解。 第二部分叙述了梁新关心、体贴父母的故事。教师应从故事中帮助学生认识三点。 1.当梁新得知妈妈生病时,在生活上给妈妈以关心。如去医院看望妈妈,让爸爸给妈妈做爱吃的鱼,为妈妈择鱼刺等等。 2.当梁新看到妈妈因病痛而伤心时,在情感上给妈妈以安慰。如主动安慰妈妈,妈妈过生日时给妈妈礼物。 3.为了让妈妈高兴,梁新主动向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情况,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表现给妈妈以欢乐。 教师在讲课时注意通过事例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三部分向学生提出要求,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关心、体贴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法建议 1.讲解课文时,要抓住梁新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进行分析阐述,使学生从梁新的事例中,理解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2.在讲解课文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的父母有哪些需要和要求,自己作为子女能够给父母什么关心、帮助和安慰,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又才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本课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四年级学生总的讲还是处在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段,学生对父母的关心体贴,更多的是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给父母带来欢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父母的辛劳。因此,所提要求要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宜过高。 教学设计示例第六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思。 2.知道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心情。情感: 1.以关心、体贴父母,能给父母带来欢乐而高兴。 2.看到父母心情不好或生病,感到不安和担心。行为: 1.努力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2.能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3.能够承担家务,分担父母辛劳。 4.父母伤病时尽力照顾。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思。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激情揭题。 1.同学们,你们每天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请你们说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高兴?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生气? 你的哪些行为使父母伤心? 你的什么事情使父母着急? (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当你有了成绩或取得进步时,会使父母感到高兴;当你有了缺点或错误时,会使父母生气;当你的言行刺伤父母的心时,会使他们感到伤心;当你得了病或退步时,会令你的父母着急……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多少的心血啊!那么,作为子女如何呢? 2.揭题:六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同学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他们的恩情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作为子女,如何关心、体贴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1.讲述故事:《关心、体贴父母的梁新》 (1)故事第一部分(投影)。 思考:梁新为什么会这样想? 小结:是啊,当梁新得知妈妈生病时,在生活上给妈妈以关心。如去医院看望妈妈,让爸爸给妈妈做她爱吃的鱼,为妈妈挑鱼刺,等等。因为他觉得这是体贴、照顾妈妈的最好表现。 板书:在生活上给父母以关心 (2)故事第二部分(投影)。 思考:梁新为什么要这么说? 小结:当梁新看到妈妈因病痛而伤心时,主动安慰妈妈,还给妈妈送上生日礼物,在精神上给妈妈以安慰。这也是对父母关心、体贴的表现。 出示板书:在精神上给父母以安慰 (3)故事第三部分(投影)。 思考:梁新是怎样给妈妈增添快乐呢? 小结:为了让妈妈高兴,梁新主动向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情况,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表现给妈妈以快乐,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真挚的爱。 板书:以学习成绩给父母添快乐 (4)从刚才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教育呢?(齐读板书内容。) 2.补充内容,加深理解。 关心体贴父母,给父母以真挚的爱,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涌现出了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1)播放传统美德故事录像《黄香温席》。 思考:黄香是怎么孝敬父母的? 小结:寒冷的冬天,黄香用自己的体温去捂暖父母的被窝;炎热的夏天,黄香用扇子将父母所睡的席于扇凉。这样的孝心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2)接下来,请大家读读《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故事。读后,请大家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3)出示唐朝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在座的每位同学都会诵读这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沉的爱,尤其是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意味深长、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小草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对于春天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有感情地齐读这首古诗。) (4)同学们,有关孝敬父母的诗词、古语、名言有很多,你们能说几句吗?(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关爱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理应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发扬光大。三、联系实际,树立榜样。 在我们班中也有孝敬父母的好队员,我们来夸一夸吧(可运用多种形式)。 1.交流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 2.给这些队员颁发“孝敬章”(播放音乐)。四、行为辨析,指导实践。 获得“孝敬章”的同学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1.投影出示“议一议”中的三道辨析题,下面大家来议一议,这些说法、想法对吗?为什么? 2.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参加辩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辨析讨论,我们懂得要从小学会关心、体谅父母,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五、总结谈话,课外延伸。 同学们,,就要处处关心、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力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今天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最近你的父母有什么需要和要求,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最后,老师愿每一位同学能给自己的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播放歌曲《我的好爸爸好妈妈》)。
[B]板书设计 [/B]
[B]六[/B][B]   [/B]
  • 为父母献上一份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