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回复: 0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课标内容
1.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知识
   了解爱的各种各样的表现,懂得怎样去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教材内容要点
爱是高尚的情感
奏响爱的和弦
教材分析及处理
导语
导语用简练的语言,通过三个层次引出主题,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
导语的三个层次是:首先点明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接着指出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最后点出主题:要将爱心化作行动,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情景再现
这是本课的主要栏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该栏目来实现。它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爱是高尚的情感》、《奏响爱的和弦》。
引言用一则短信指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都离不开爱,引出本课第一目《爱是高尚的情感》。
本课两个目内在的逻辑联系是: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因此我们也该用爱心做出回报,相互关心,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奏响爱的和弦。
第一目《爱是高尚的情感》含两个◎。
第一个◎通过感人的情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们:爱,就在你我的身边。它不仅存在于亲情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个◎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结合具体、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消极情绪,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第二目《奏响爱的和弦》含四个◎。
第一个◎通过生动的故事说明,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个◎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应当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
第三个◎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
第四个◎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应当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阅读与活动
阅览人生
阅读《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一文,通过李素丽的事迹启示我们,一个有爱心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自觉、真诚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感悟名言
第一段名言告诉我们,爱是双向的,互动的。
第二段名言告诉我们,爱与生活的关系。
第三段名言告诉我们,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活动体验
通过《爱洒夕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鳏寡孤独老人的困境,出谋划策,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点睛之笔
    点出本课课标内容和教学的主题:(1)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
1.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个问题是教学重点依据是:首先,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其次,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的却不懂得对他人、对社会付出爱心,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心教育非常必要。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是因为要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很难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要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中生动、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转变学生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乐于助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爱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进一步体验爱的快乐和愉悦。
    2.懂得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与被爱相辅相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理解爱与被爱相辅相成,这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在理论上抽象的分析,而应当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爱是双向的、互动的,引导学生在享受被爱的同时,学会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爱是高尚的情感”——体验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时:“奏响爱的和弦”(上)——懂得爱和被爱相辅相成,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第三课时:“奏响爱的和弦”(下)——根据当地学生实际,组织一次爱心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爱的快乐和愉悦,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学情分析
      
    第1课时  爱是高尚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爱护是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能力
    培养学生在爱与被爱之中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
    知识
    懂得爱不仅存在于亲情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爱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体验爱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知识要点
    1.爱在你我身边。(1)爱存在于亲情之中。亲情之爱最真最纯。(2)爱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2、爱的作用。(1)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关爱,是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2)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3)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讲述一则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骆驼妈妈的举动表现出动物基于血缘关系令人感动的母爱。
    教师引人:是的,动物的母爱令人感动,但是在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爱更普遍、更伟大、因为人的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正是因为有了爱,才使得我们的个体生命和人类社会充满温暖的情怀和幸福的体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都离不开爱,就让我们在无处不在的爱中寻找和体验爱的真谛吧。
    引人本课课题,爱是高尚的情感
    展开
    一  感受爱的存在一一爱.在你我身边
    教师:罗圣?罗兰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爱的情感,与生俱来,爱的影子,随处可见,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到处都有爱和被爱的动人情景。爱,就在你我的身边。
    (一)爱存在于亲情之中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中“情景一”与“情景二”的故事。共7页,当前第2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教师:这两个故事让你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那份亲人之间浓浓的爱和亲情。
    教师:是的.爱,始于对亲人的爱,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爱往往是人间最真挚最纯洁的情感。
    教师: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女儿和母亲之间的爱与被爱,不知触动了多少人埋藏在心底的对亲人的情感。细微之处见真情,你和你的亲人之间也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吧,诸讲一讲,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讲述:略。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很感动。对你们而言;这一份份爱的体验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珍惜!用-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份浓浓的亲情。
    教师过渡:正如歌中唱道:爱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她不仅存在于亲情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爱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片:
    教师:你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
    学生:他是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之一,他叫“魏青刚”。
    教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学生讲述:略。
    教师:听了魏青刚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为了一个陌生人,魏青刚冒着生命危险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广博的爱。这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和亲情的爱,她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老师对学生的爱,医生对病人的爱,同学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邻里之间的爱,当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爱,还有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爱……
    想一想,在生活中,除了亲情,你还体会到了哪些爱?讲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关于爱的故事。
    学生讲述:略。
    教师过渡:在人生旅途上,爱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她使我们的个体生命和人类社会充满温暖的情怀和幸福的体验,成为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二 体脸爱的力量―――爱,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与其说小男孩种树,不如说是父亲在栽培小男孩这裸“树”。正是父亲爱的滋润,才使这棵“小树”得以重生,得以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可见,爱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一)爱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故事,
    教师:从最初对生活失去信心到后来对生活充满希望,扬扬的情绪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因为有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还有数不清的好心人的爱.是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让扬扬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教师:从扬扬的故事我们可以着到,爱给人温馨,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悄绪,使人变得乐观、坚强。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学生讲述略。
    教师过渡:爱不仅能使我们克服消极情绪,还能带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二)爱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第二◆的内容。
    教师:在唐山人民与地震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全国人民表现出了什么精神?
    学生: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师:全国人民的爱心行动对于唐山人民战胜地震灾害有什么重要影响?
    学生:它增强了唐山人民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得唐山人民能从不幸中勇敢地站起来,重建新唐山。共7页,当前第3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教师:想一想、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否曾经得到过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些关心与帮助对你的成长有什么重要影响?
    学生讲述:略。
    小结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暗。”的确,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在爱的情感面前,“没有了心的沙漠.没有了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爱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温暖的情怀和幸福的体验.让爱心永远伴随我们左右!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爱的阳光!
    板书设计或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奏响爱的和弦(上)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知识
    懂得怎样去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懂得爱和被爱相辅相成
    知识要点
    1.爱与被爱的关系: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相辅相成。(1)生活中每一份关爱所产生的感动就是爱的源泉。   (2)人们会因为曾经获得关爱而去关爱他人,关真情回报社会。
    2.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人?(1)应当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2)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①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②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③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3) 应当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①有爱心的人和社会良知的人,人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奉献自己的爱。②有爱心的人会爱整个世界及全人类。
    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引人:爱是美德,爱是心灵的桥梁,爱更是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我们也该用自己的爱心做出回报,将爱的芬芳撒播四方。让我们将爱心化作行动,相互关,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引人本课课题:奏响爱的和弦
    展开
    一  爱和被爱相辅相成’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学生:因为在他身处困境的时候,是那位中年男子帮助了他,因此,他希望这份爱能一直延续下去。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感人的爱心接力的故事,在故事中,每一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都用行动将爱心不停地传递给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是的,生活中我们得到或者付出的每一份关爱都会深深地感动我们或者他人,这份感动是爱的源泉,促使我们每一个人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故事。
    教师:有人说:“一个只知道被爱而不知道爱人的人,是不懂得爱的人。”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提着个灯笼走路?”那盲人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照路,而是给别人提供光明。这样,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别人可以安全地走路,也等于帮助了自己”。共7页,当前第4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懂得去爱别人。如果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呢?爱应当是双向的、互动的,因此,在享受被爱的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  将爱心化作行动,奏响爱的和弦
    由于教材第二目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内容主要立足点是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当主要通过学生的探讨、讨论、交流,特别是学生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行为导向,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
    (一)奉献爱心之—“乐于助人”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故事,完成第一个◆的问题,并且请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教师用名言过渡:
    你的行为一旦有了爱的名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动力,你的心灵也变得纯净和坦然……
    活动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活动步骤:1.学生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
               2.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选出班级的“助人为乐之星”。
               3.当选同学发表感言或者老师点评。
    (二)奉献爱心之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
    教师:在上面的故事里,人们通过“无偿献血”、“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表达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除此之外,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呢?你参加过给他人献爱心的公益活吗?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学生回答:略。
    活动二: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作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2.学生交流活动方案。
              3.评选出最佳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详见第四课时:活动课)
    活动设计示例:
    活动名称:“美化社区’环保服务活动
    活动目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活动内容:一是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教育社区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塑料袋打结后存放,垃圾分类存放、回收等好习惯;二是开展“你扔我收,变皮为宝”活动,在社区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收集废旧物品,集中处理,变废为宝。
    2.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在徐本禹的“感动”下,全国志愿者支援山区教育工作掀起了新的高潮。这说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活动三:
    徐本禹的事迹传开后,得到了成千上万的人们的支持。请你写一段话,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中学生,还不能像徐本禹那样去做,但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希望工程,也可以把自己的课外书赠送给山区的孩子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心为山区渴望上学、读书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共7页,当前第5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三)奉献爱心之三-“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1.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四个◎第一个◆的内容。
    (教师在此处也可采用课后“阅览人生”中李素丽的故事。)
    教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位医生所说的“别人需要帮助,而你恰好有这个能力,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呢”这句话的?
    学生:它告诉我们,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应当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教师: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四:
    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悄做起,服务于他人和社会?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2.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3.教师可以把其中比较好的建议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教师引导:青少年都是未成年人,本身也属于应该得到关心、关怀的弱势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那些更弱势、更困难的人闭上眼睛,袖手旁观.我们可以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献给希望工程.也可以与山区的贫困学生结成互帮对象,把自己多余的书籍、文具和衣物捐赠给对方;当邻居或身边的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这都是爱心的表现。
    2.一个有博大爱心的人,不仅会爱他的亲人、朋友,而且会爱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四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面对印度洋海啸这样的重大灾难,世界各国人民迅速采取行动,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充分说明了爱是无私的奉献,爱心是没有国界的。
    爱心没有国界。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十多万人的生命。而面对灾难,没有人置身事外,我国政府和普通老百姓积极行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赈灾款助活动中,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和世界公民意识。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爱心没有国界,我们共有一个家国。”
    教师:有一首歌,歌名叫《有你有我》,歌里反反复复地唱着这样几句:“有你有我,这世界不会再有寂寞,有你的心和我一起跳动,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有你有我,这世界不会再有痛苦,有你的爱和我一起同在,明天的未来属于你我.”是的,世界是由你和我组成的,你我之间应该是互相支持彼此帮助,只要你我都做到关爱互助,这世界才会充满爱。
    小结
    泰戈尔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易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身边每天都接触很多人,只要有心,爱就能表达。给人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问候,搭上一把手.扶别人一把都是爱心的表达。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让我们用行动共同奏响一曲爱的和弦!
    板书设计或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奏响爱的和弦(下)—活动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从道理上懂得了爱是双向的、互动的,在享受父母之爱、老师之爱、朋友之爱……的同时,也应当向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乐于助人。参加社公益活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共7页,当前第6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在此基础上,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体会爱的快乐和愉悦,感“给予比得到更快乐”,从而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地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师可以配合上一课时教学中《活动二》的内容—“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作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详见第二、三课时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组织一次献爱心活动,服务校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活动目的
    1.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活动要求
    1.全班同学人人参与。
    2.提出的爱心活动计划和方案要切实可行。
    活动过程
    活动步骤
    1.在全班广泛征集切实可行的爱心活动计划和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活动计划和具体的活动时间。
    2.为便于活动的开展,活动地点最好选择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社区。
    3.教师做好活动前的动员工作,并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要求。
    4.组织爱心小分队,开展献爱心活动。
    5.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并以此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展示活动成果。
    共7页,当前第7页1234567
  •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教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