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回复: 0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考前复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点预测:一、宏观调控
    考点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首先,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对一些非商品性生产部门和某些商品,市场不能调节。其次,市场调节还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可能导致市场不正当经济行为、社会两极分化、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稳定物价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经济计划和政策,作用是调整经济利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平稳协调发展。法律手段主要是运用经济法规,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行政手段主要是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必须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命题背景:
    进入“后危机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从此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在XX年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国的宏观经济去向何方,这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而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XX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应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应该说体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XX年的形势更为复杂,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更重,也就更显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考点预测:二、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考点分析:
    中共xx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例如: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以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需求要素划分,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考前复习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来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命题背景: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国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u”形曲线,即将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无论对于全面摆脱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言,XX年是一个关键之年。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需要抓住关键之处奋力“迎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投资尚未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外需萎缩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xx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考点预测:三、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
        考点分析: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即使将来高度城镇化了,也仍然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农村建设好,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对人口和就业的吸纳能力。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人口和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在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要优先倾斜。
        此考点可以从公有制为基础、共同富裕、农业的基础地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税收的作用、家庭消费的内容等角度予以分析。
        命题背景:
        XX年起,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党中央、国务院年年出台新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
        XX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考前复习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
        考点预测: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对外贸易)
        考点分析:
        对外开放: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消费等经济行为超越了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与融合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科技研发的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在全球传播。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它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如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引进来”:发展经贸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手段。
        ①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②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进口的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制度。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④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当然,在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好东西的同时,又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东西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
        “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①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考前复习
        ②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③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④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要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命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XX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从贸易数量与贸易金额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一是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国内增值率不高。三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四是数量的持续扩张,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我国商品数量增长很快,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考前复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