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知识提纲】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识记)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理解说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辉煌历程:殷周(发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识记)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①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②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④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理解)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简单运用)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运用)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2)必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理解)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③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单元误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4、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吗?
    【梯度练习】
    a组
    1.中华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望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
    2.湖南南岳大庙有一独特现象,就是佛教和道教和谐共存。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包容性            b.创造性           c.妥协性            d.功利性
    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                                                                       
    a.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   b.注重实际运用   c.展示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是包罗万象的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4.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各地有不同的风俗,这种风俗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XX年9月27日,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梦想,这极大地振奋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据此回答5-7题
    5.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                                                            
    a.中华文化艺术    b.古代的科学技术     c.优秀的文化传统     d.民族精神力量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俭节约           d.爱国主义
    7.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拥护祖国统一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请说明现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坚持爱国主义?
    b组
    9.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b.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d.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热爱和平          d.自强不息
    11.下列突出表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雷锋精神      ③西柏坡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面对当今全球化浪潮,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据此回答12-13题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心骨”的作用     b.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d.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13.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错误的是:                                 
    a.就是要铸造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只是文艺工作者和领导干部的职责
    14.《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2)中华文化具有上述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15.材料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抗震救灾精神等。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一切时代成就一切伟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我国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如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