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回复: 0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误区一  财政收支平衡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相等
【剖析】国家财政最好是收支相等 , 但实际难以做到。国民经济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 而且财政收入也不是在年终完成后再安排支出。因此 , 收支总有差额 ,收入略大于支出 , 也是财政收支平衡。
误区二 财政收入就是税收收入
【剖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四种途径 = 税、利、债、费。即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人。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 形式。
误区三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因而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剖析】①财政收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人 ,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 为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 要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国家财政收入太少 , 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 ,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为 , 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③但是国家财政收 -人是有一定限度的 , 并非越多越好 , 财政收人过多 , 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 ,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影响 ,最终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误区四.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积累基金多安排一点 , 消费基金少安排一点 , 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剖析】(1)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积累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多一点积累基金 ,可以使生产发展更有后劲 , 从长远观点说 , 也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因此 ,在比例适当的情况下 , 多安排一点积累基金确实有利于生产发展。 (2) 在一定时期内 , 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 ,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基金安排得过多 ,造成消费萎缩 , 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 ,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而且也会影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积累和消费两者不可偏废。应当使两者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 使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相互促进。 (3)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还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误区五.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国民收入基数小的时候, 应强调积累 ;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民收入基数大的时候 , 则应强调消费。
【剖析】 (1) 积累和消费既有矛盾性的一面 , 也有一致性的一面。积累的增长会促使生产发展 , 从而为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 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从而增加积累。片面强调积累或消费 , 都会影响生产的发展或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 是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 , 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 从而真正体现出积累和消费的一致性。不论是在国民收人基数小的时候还是大的时候 , 都要求积累和消费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
误区六. 消费基金增加了 , 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剖析】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 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1)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织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只有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 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 才有助于人民生活平的提高。 (2)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 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 , 国民收入的量是一定的积累和消费形成互为消长的关系 , 消费基金占得多 ,积累基金会相应地减少 , 这样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从长远观点看 , 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3)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 国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 企业也要有一定的积累 , 才能扩大再生产 , 增强发展的后劲。因此 , 不加分析地认为,消费基金增加 , 人民生活水平就会自然提高是不科学的。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误区七. 国民收入增加 , 财政收入也将随之增加。
    【剖析】(1) 在社会生活中 ,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 , 但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起决定性作用 , 在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 , 如果分配政策不变 , 财政收入将随之增加。 (3) 国民收入增加 , 财政收入能否增长 , 主要还应看国民收入的分配政策是否变动 , 如果分配政策发生变化 , 则财政收入不一定增加。
    误区八.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所以 , 要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剖析】 (1)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正确的。因为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 , 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 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政权的巩固。(2) 财政收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因此 , 在国民经济发展并正确安排国家、企业、个人收入比例关系的基础上 , 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收入是正确的。但如果不顾经济发展水平 , 在不能合理地安排国家、企业、个人收人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 , 片面强调增加财政收入 , 则会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 最终也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作用的发挥。
    误区九.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 其作用就在于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剖析】 (1)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 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 这是财政的作用之一。 (2 〉财政对经济的作用 , 不仅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 也可以通过税、债、利、费等财政收入形式体现出来。 (3) 财政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 还在于可以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 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为巩固国家政权奠定物质基础等多方面。(4) 财政的作用若发挥不好 , 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误区十:预算与决算的关系
    【剖析】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含义不同。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决算是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其次 , 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 , 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 , 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 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 有效地进行管理 , 引导国家和政府活动的方向 , 实现国家的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 , 它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 , 检验预算的完成情况, 总结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
    二者的联系在于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 , 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都可以成为国家宏 观调控的手段 , 预算是决算的前提 , 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 , 二者相辅相成。
    误区十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剖析】财政支出大于收入 , 即出现财政赤字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 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 , 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 , 会引发通货膨胀 , 因为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 , 需要政府举债维持财政支出 ,可能造成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 使得社会总供给低于社会总需求 , 导致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是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 , 关键是看能不能用好政府手中的钱。一个政府财政赤字的 低线 , 一般是财政支出的 20%, 也就是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和累积国债余额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重的 3% 和60% 的警戒线 , 即被视为安全线内。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误区十二:关于消费
    【剖析】常见错误 : 认为消费仅仅是个人消费。
    知识辨析 : 国民收入中的消费 , 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个人消费 , 就是劳动者及家庭的消费 ; 而公共消费 , 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的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 , 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目的不同 ; 个人消 费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消费 ; 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 稳定和国家安全 , 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因此 , 不能把消费等同于个人 消费。
    附:
    一、学科内知识渗透
    1.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
    (1) 我国税收的性质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系。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 新型税收 , 这一性质主要是由公有制主体地位决 定的。因为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集体经济 , 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效益的提高和经 济规模的扩大。
    (2) 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靠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来支撑。
    (3)在学习社会总产品 ( 值 ) 时可联系经济常识中的第一、二、三产业 ;
    (4)在学习国民收人时可联系经济常识第二单元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 ;
    (5)在学习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时 , 可联系经济常识第四单元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 第七单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正确的消费观等 , 可联系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等。
    (6)在学习财政、税收作用时 , 可联系经济常识第二单元国家宏观调控、第四单元社会保障等知识。
    2.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
    〈 1) 与我国政权系统的关系。财政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 决算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 , 二者都必须经过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的审批 , 由于预决算都是由国务院财政部提出和执行的。因此 , 这就反映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关系。
    (2) 国家职能的实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  
    (3)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新型税收性质 , 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4)另外 , 公民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是依法治理主略的组成部分。依法征税是依法行政的组成部分, 公民依法纳税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的征收征管还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5) 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6)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的关系。
    (7)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国民收人分配中积累基金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与政治学的综合
    (1) 我国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拨出 , 是由国民经济总形势决定的。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 用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 分析公民树立纳税意识的重要性。
    (3) 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 分析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4) 我国每寸个公民都应具有 " 纳税人 " 意识 , 自觉依法纳税。这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
      (5) 用国家职能原理分析财政、税收的作用。
    (6) 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原理分析公民的 " 纳税人 " 意识。
    (7) 用国家性质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税收的性质。
    二、跨学科知识渗透
    学习财政作用时 , 可联系地理中的我国工业基地建设、能源开发 ,如 " 南水北调 "" 西电东送 "" 西气东输 " 等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学习税收时 , 可联系历史上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税制变革 , 如春秋 “鲁国初税亩”、北魏“租调制” 、唐朝 " 租庸调制 " 和 " 商税法 " 、明朝的 " 一条鞭法 " 等。
      学习财政税收作用时 , 可联系历史中的罗斯福新政。
    三、重点?难点?能力点
    (一)[ 重点 ]
    1.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
    2. 财政的作用
    3.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作用
    (二)[ 难点 ]
    1.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2. 财政收支平衡
    (三)[ 能力点 ]
    1.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2.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3.调查研究的能力
    4.树立纳税人意识
    四、《考纲》要求
    1.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1) 国民收入的分配 ;
    (2) 财政收入和支出 ;
    (3) 财政的巨大作用。
    2. 税收与纳税人
    (1)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
    (2) 我国纳税的性质和作用 :
    (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