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回复: 0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学案)学习指导
(一) (学案)知识网络

    (二) (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评述文化生活对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 (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学会画结构图的方法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社会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包括教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高新技术、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体育健身、医疗卫生、旅游休闲等各行各业。要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运用画结构图的方法,通过图示有助于对这部分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学案)学会调查分析的方法
    当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同学们可以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状况进行实际调查或通过网络进行相关调查,对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从而领会文化的巨大作用。
8
    3.(学案)学会运用数字比较的方法
    当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综合国力的较量越来越关键,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了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知识由于离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相对较远,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同学们运用数字比较的方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近几年在综合国力上的排位以及文化在这些国家综合国力中所占的比重,来深刻体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究竟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二、(学案)知识点拨
    (一) (学案)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1.(学案)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经济、政治
    文化与经济有着紧密联系。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以生产实践(也即经济活动)为基础。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器用文化既是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提供土壤。一个完整的社会构架应包括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模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例如,在采集渔猎生产条件下的鬼神文化(图腾观念),以及中国农耕生产条件下的儒家文化(理教观念)。
    社会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建立在与现实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上,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提出要求。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就必须与中国现实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相一致。
    2.(学案)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对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作为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存在着地域之别,也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可见,文化虽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例题:有学者认为:一种生产方式能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关系到一种文明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它是否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以下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   
    9
        ①政治、经济决定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③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的观点加入的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超出了题干所涉及的范围;③的观点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本题应选d。
        (二) (学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融合,当然不是它们之间简单的相加,而是互渗、互动的。把握教材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
        1.(学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当前,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已经开始作为产业进入市场。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它已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活动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并且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可见,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生产力,它被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同时,文化和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互动与结合,使文化的载体、文化制作与传播的形式更加现代化、多样化。而文化的载体、文化制作与传播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也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和提高。体育产业、出版产业的兴旺发达,更表明了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
        2.(学案)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当前,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已成为参加政治生活的必要条件。此外,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的变化,文化已经成为进行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一些西方强国总是企图把自己国家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其他国家。对文化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争夺票房价值、争夺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对受众对象的争夺,对受众注意力这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的占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失去文化市场就意味着失去政治优势,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萎缩和丧失。
        例题:有人认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早已屡见不鲜。一项知识产权、一个著名品牌、一种电脑软件、一座科幻游乐园、一次服装文化节等,都是典型的经济文化现象。以上观点说明(    )共7页,当前第2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a.文化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b.经济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经济文化现象丰富多样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材料中所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a选项本身为错误选项,文化对经济没有决定作用,只能影响经济;b选项所说的决定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选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题干中的部分内容,但没有揭示出材料的主旨。本题应选c。
    10
        (三) (学案)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对民族生活条件及其过程的反映,贯穿于民族发展的各个方面及整个过程,蕴藏在民族的生命及创造活动之中,是推动民族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能动力量。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文化的竞争力体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活动和文化发展水平,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文化的竞争力:
        1.(学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往往体现在对土地、人口、能源和技术等因素的占有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不再仅仅注重经济和军事力量,而是越来越看重包括政治、文化、科技和国民素质在内的综合国力的作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
        2.(学案)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1)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它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社会的经济、政治力量并进而增强民族生存与发展能力。我国历史上汉唐的文化繁荣与当时国家发展的强劲活力、清末的文化危机与当时民族生命力的衰落,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刻说明了文化状况与民族生命力的内在联系。
        (2)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为民族创造力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精神平台和思想起点。它为民族创造力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思维手段,制约和影响着民族创造活动的内容、程度及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为民族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今日的“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无不深深烙刻着中华文化的印记,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想象力、非凡创造力。
        (3)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凝聚力源于民族共同的生活条件和生产过程,源于民族共同的语言、风俗、知识、道德思想等文化内容。文化还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系,蕴含着民族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引导民族前进的灯塔和旗帜。它蕴藏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共7页,当前第3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总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社会作用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
    11
        例题:文化也是一种力量。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
        a.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益重要
        b.文化作为一种力量能够战胜一切
        c.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文化力量的表现。a选项在题干当中没有体现;b选项夸大了文化的影响作用;c选项只体现了题干观点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所以本题应该选d。
    三、(学案)学习自评
        (一) (学案)单项选择题
        1.(学案)各民族具有的文化特征,由自然、社会和民族心理的特点所决定。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为深厚的沃土是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1.b   
        a.经济决定政治
        b.经济决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d.文化既是经济的产物,也是政治的产物
        2.(学案)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节点上的关键枢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之所以要进行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因为(    ) 2.a
        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b.文化决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c.文化是精神生产力    d.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3.(学案)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1980~1998年问,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及体育用品的年贸易额从950亿美元激增至3880亿美元,其中,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收入已经占到了其外贸总收入的38%。由此可见(    ) 3.c
        a.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b.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所有国家的战略任务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4.(学案)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 4.d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2
        b.文化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c.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共7页,当前第4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5.(学案)当代人类正在掀起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们的有机结合为代表、以人类科学创新为标志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其显著标志是生产重心的转移,即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也即是文化经济时代。从以上观点中可以看出,在文化经济时代中(  ) 5.c
        ①政治制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④文化消费的水平越来越重要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 (学案)非选择题
        1.(学案)据了解,XX年前十个月,长沙文明城市创建的专项投入是1500万元,这点钱在长沙修一公里的公路都不够,但用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上,却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效益可以修许多公里的公路。长沙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使城市形象大大改观,环境大大优化,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请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文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由于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所以,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相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其发展。材料表明,长沙市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少量投入,推动了城市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发展,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
        2.(学案)xx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
    请简要阐述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也要独立?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得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可见,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证文化上的独立,必然制约着这个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独立,进而制约着国家的独立。
    四、(学案)能力拓展
        1.(学案)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展开着复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许多国家以不同方式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共7页,当前第5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13
    (1)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为什么许多国家会忧心忡忡?
    1.(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文化之间的合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态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应该怎么办?
    (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经济和政治的振兴,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在这场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学案)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也比较严重,这也是一个国际上的共性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本土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现在如何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看待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对已经失去和正在流失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进行保护.并寻找它们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我们为什么要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看待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2.提示:解答本题主要是通过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展开,从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以及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比如,文化的发展应该是在保持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实现其自身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或尽量减少对本土文化所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从而尽可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
    五、(学案)相关信息
        (一) (学案)海尔集团运用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
        现在好多企业都在走兼并这条道路,但是怎样才能兼并成功,给企业带来利润而不是包袱?海尔企业集团在这方面可以称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海尔的经验就是把海尔的企业文化移植到这些企业中去。以兼并红星电器厂为例,海尔刚接手这家企业时,这家企业亏损巨大,已经难以维持。当海尔的人员进驻后,当月就开始减亏,并且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连续减亏,直至开始盈利。这个企业海尔并没有投入一分钱,仍旧是原来的人员和设备,海尔只是派了三个人去,而且第一次进入这个企业的部门不是财务部门,而是企业文化中心。通过企业文化中心对海尔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讲解,企业就活了起来。
        (二) (学案) “云南文化现象”:对文化的经济学解读
        XX年4月,从首都北京刮起一股“云南文化旋风”,并迅速以潮涌之势席卷大江南北: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编排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震撼了无数观众;云南著名作家范稳的长篇力作《水乳大地》征服了众多读者……以此为契机,云南省委、省政府举办系列文化产品的全国性推介活动,获得巨大成功。云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和经济现象,更有专家、学者将之概括为“云南文化现象”。
        云南是个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和高原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局共7页,当前第6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14
    限。然而,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却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羡慕不已。基于对“文化新经济”的全新认识,XX年7月,云南省委明确提出了要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云南省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使云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整体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目标。文化不仅正在云南发展壮大成为一种“新经济”,而且对云南经济产生了强大的“反哺力”。丽江被认为是文化反哺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地处边远的丽江近年来经济发展令人刮目相看,追根溯源,其经济腾飞的源头活水,正是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XX年,丽江直接来自于文化产业的收入已经达到8亿元。
        文化对云南经济的贡献究竟有多大?目前尚不能对此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但是凭着直观的感觉,文化已经渗透到云南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云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旅游业,更是须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从旅游业中催生出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反过来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全面繁荣。人们注意到,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的“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从今年起开始改称“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专家指出,从“旅游”到“文化旅游”,标志着文化产业在云南经济中的先导性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三) (学案)文化产业
        在今天,以音乐磁带、激光唱盘、mtv、电影、电视、录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为代表的娱乐文化已堂而皇之地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新兴产业。文化经济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践。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宣告了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料显示,近年世界超大企业500强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越来越多,娱乐产业迪斯尼,其产业规模及赢利已进入世界前十强。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0%左右,其音像产品占据了40%以上国际音像市场份额。日本仅动漫画产业的年总产值已超过1兆亿日元,成为日本排名第六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据测算,XX年,我国文化产业中仅电影、广播电视、音像、报刊、出版、娱乐、广告等7个行业年度总产值就已达2448.39亿元,约占当年度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4%,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共7页,当前第7页1234567
  •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