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回复: 0

密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义.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良好品质.
  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上节实验中学生已经看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本节通过实验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的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是有困难的,所以课文中对此作了解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表示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考虑到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教材在说明比值的含义之后,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题计算的基础上讲述密度的单位,使学生对密度的单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密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
    对于公式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  一定时,  .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  .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
    3.密度的单位
      可引导学生认识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应使学生懂得密度单位的意义和读法.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
      2.模式结构: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实验.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3.师生由密度公式讨论导出密度的单位.
       第 1  2 页   
                                  
                    共2页,当前第2页12
  • 密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