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湖北潜江市老新中学 周平

一、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途径,引导学生思维、讨论,在讨论中探究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
二、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五、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这一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学生人人都能举出很多例子。教师选择几例记录。
2.进行新课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
这样引起学生再次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由此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讨论探究④:行驶汽车中坐着一位乘客,请你们描述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这里学生表述各自不同的看法,但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讨论探究⑤:刚上课时,大家所举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现在你怎样看?应如何完整的描述?
学生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准确描述了物体的运动。
3.课堂小结
提问:这一节课你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4、巩固练习(略)
六、课后感悟
本节课由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人人参与,兴趣极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