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回复: 0

“压强”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压强”教学设计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 付银权 课题压强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教学
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知识并重。
3.充分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4.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小木板、重物(砝码等)、橡皮泥等较软物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歌曲“洁白的雪花飞满地…,留下脚印一串串。”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
“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深有的浅?借助媒体演示情景,提出问题。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设计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在设计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
(1)控制变量。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或减小)
(3)如何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验。
请一至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老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实现思维的碰撞。



进行实验各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分析论证视频展示部分小组实验,交流小组结论。实验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而忽略结论,老师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



压强概念(1)提出压强概念。板书课题:《压强》
(2)学习压强概念、公式、单位。结合探究过程,引出“压强”。压强的单位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加以强调。



动手动脑
学物理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老师引导学生如何估测、突破难点)学习简单的压强计算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后,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而是通过动手动脑“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大或减小压强(1)提问: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2)请一名学生上前表演。得出结论。
多媒体显示: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3)指出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压强”教学设计
    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在学生估测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从而引出增大或减小压强。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并写成调查报告。最后,留下一道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余音缭绕”之势。


    pict 13.1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
    3.单位:pa1n/m2=1pa 共2页,当前第2页12
  • “压强”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