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回复: 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思路
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co2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学生在学习o2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co2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c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co2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⑴向石灰水中吹气;⑵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⑶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
二、教案
课 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授课人
高建萍
学校
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一中




知识与技能:
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会合理的假设对探究的重要性,尝试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经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co2性质的学习,加深原有的关于co2的认识,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已经熟悉的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教学
方法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实验探究。
仪器
药品
集气瓶、烧杯、试管、玻璃片、铁架台、橡皮塞、导气管、吸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铁皮、锥形瓶。
石蕊、石蕊试液、石蕊试纸、稀硫酸、蜡烛、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
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事例,推测co2的性质。
教师归纳板书。
(课件配合出示学生提出的事例和相应的猜测)
交流发言、讨论。
猜测: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能会变成无色液体或固体。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对co2的初步认识,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事实做出合理的猜测。
组织学生第一次探究。
提出探究任务:
⑴向石灰水中吹气;⑵向放有两只高矮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⑶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共2页,当前第1页12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多媒体播放自制的课件:紫色石蕊试液自述。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观看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集体交流、讨论实验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产生认知冲突: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
    co2与紫色石蕊试液的作用是本节课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缺乏对酸碱指示剂的感性认识,通过计算机设计拟人动画介绍紫色石蕊试液和石蕊试纸的组成、使用方法和特性,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验证假设,并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第二次探究。
    明确探究任务:探究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变红的原因。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猜测原因、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的验证实验。
    猜测:石蕊变红的可能原因有空气、水、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后的产物;二氧化碳本身等。
    设计实验方案:(一)向装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吹气,将所得试液滴到石蕊试纸上;(二)取两张石蕊试纸,一张滴蒸馏水、一张保持干燥,同时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分组实验。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第二次探究的问题情景是建立在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后,试液变红色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的疑问之上的。由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做出新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真实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展现和提高。
    引导学生自学。
    根据有关co2的性质,总结归纳用途。
    自读教材p-115,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讨论、交流,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看问题,感受和体会化学的价值。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明白性质决定用途的道理。
    设置实验情景: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将一底部被剪开的饮料瓶罩在两支蜡烛上。
    猜测哪一只蜡烛先灭;观察实验。
    课后对这一现象展开讨论,提出合理的解释。
    再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生活中的事例→性质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再次探究→结论
    共2页,当前第2页12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