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回复: 0

第二单元 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2课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单元 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2课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努比亚古埃及神庙大多建于公元前13世纪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通过对努比亚遗址神庙群兴起的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性。1.例举努比亚遗址神庙群的兴起等知识,说明其在埃及文明中的历史地位,探讨努比亚遗址的宗教建筑艺术特点。2.例举分析努比亚遗址神庙群的典型代表及艺术价值,说明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3.列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史实,说明人类文化遗产拯救活动中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问题探究法阅读法图表法1.由阿布辛拜勒等神庙的非凡艺术价值,树立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命运的责任感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使命感。2.由阿布辛拜勒等神庙的艺术文化价值,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真挚感情。3.由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大规模拯救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援助精神。阿布辛拜勒神庙等杰出建筑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努比亚遗址中最雄伟的代表性建筑;大神庙的建筑特征;阿布辛拜勒小神庙的建筑艺术特征;菲莱神庙的建筑艺术特征。通过对阿布辛拜勒神庙等杰出文化遗产代表的认识,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认识阿布辛拜勒等神庙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问题探究法情景体验法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国际社会援助抢救努比亚遗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及意义。由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史实,理解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性与可行性。问题探究法阅读法图表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 教学重点 努比亚遗址神庙群的杰出代表 教学难点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艺术特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中人类体现的精神意识及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古埃及神庙历史遗址的:努比亚遗址神庙群是古代埃及神庙艺术的集中体现,努比亚遗址神庙群大多建于公元前13世纪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集中体现了古埃及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与金字塔一样,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神庙是努比亚遗址中最典型的代表性建筑,其雕像形象逼真,气势宏伟,浮雕因精美而闻名于世。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阿布辛拜勒神庙文化转移到安全地带,按旧貌重建,避免被人为毁坏的命运,国际力量积极参与,一次国际性救援活动大规模展开了,成功地拯救了几十处古迹,这次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活动,展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 本课涉及的历史文化遗产知识,趣味性强,对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吸引力,一些具体知识内容的难度不是太大,因此,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教学中涉及的情感价值观培养问题,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注意把教学活动依托在一定的情感材料上,逐步形成真切的态度,达到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教学目标,切忌不能空泛而谈,也不宜用历史结论充当情感感受。建议教师要精讲一些历史概念,如:阿布辛拜勒神庙、菲莱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并组织学生讨论难点、分析重点,逐步深入探究“为什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一问题,为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打下知识基础。 本课引言是一段文字构成的,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古代埃及神庙是埃及典型、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与金字塔一样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二是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成功搬迁,创造了奇迹般的历史,也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建议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你计划去埃及游览古埃及神庙的历史遗址,你选择的典型地区是哪儿?你游览归来后,你能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古埃及神庙的艺术价值吗?问题二、今天,如果你再去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历史旧址,你还能看到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旧貌吗?为什么?以上事件有何历史标志性意义?通过提问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 本目内容叙述了古埃及神庙文明的兴起状况、古埃及神庙群的杰出代表和典型神庙的艺术特点等问题。 (1)古埃及神庙建筑群的兴起。 教材先叙述了神庙文明产生的背景:大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埃及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和混乱,且一度遭到外族的入侵,后来又以南方的底比斯为中心重新统一。此时期,古埃及王国规模宏大的神庙建筑逐渐取代了金字塔,神庙建筑群同金字塔一样,成为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随后,教材指出神庙建筑的总特征:古埃及神庙,主要以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保存最为完好。努比亚遗址的神庙宗教建筑,大多建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集中体现了数千年前古埃及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 (2)神庙建筑群的杰出代表──阿布辛拜勒大神庙、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和菲莱岛上的菲莱神庙。 教材分析了阿布辛拜勒神庙真正称得上是伟大的世界奇迹,是努比亚遗址中最雄伟的代表性建筑。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西岸,包括一大一小两座神庙,全部由人工在崖壁上雕凿而成。阿布辛拜勒大庙坐西朝东,临峭壁而俯瞰尼罗河。 教材叙述外部特征说:神庙正门入口不大,左右各有两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四尊雕像高20米,造型一致,都是头戴王冠,并膝而坐,平视远方,神态威严。这些雕像形象逼真,气势雄伟,是古埃及艺术中绚丽的珍品之一。 教材描述内部特征说:神庙内部与一般神殿相似,有三个相互连接的大厅,其进深达60米。入口的大厅通道两旁,有八尊神像挺立护卫,两侧有大小不一的小室。神殿最里面供奉着太阳神等四座神像,拉美斯二世位列其中。整个殿堂的顶壁,遍刻精美浮雕和神奇的文字,生动地反映了拉美斯二世统治时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俗。 教材惊叹神庙的精湛之处:神庙建造最精妙之处是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就会从神庙正面的入口射进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座神像,前后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消失。这道阳光被称之为“天堂的火焰”,据说从此之后每年在法老的生日和忌日这两天,阳光都会这般投射到神庙最深处拉美西斯二世的身上。 建议教师在知识学习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互动并轻松有趣,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阿布辛拜勒大神庙的外观”,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教师提问:你从阿布辛拜勒大神庙的外部,了解该神庙有哪些艺术特点?学生可从“阿布辛拜勒大神庙的外观图”,观察出:神庙雕凿于崖壁上;神庙正门入口不大,左右各有两尊巨型石像,石雕像造型一致,神态威严,气势雄伟等内容。 教材对阿布辛拜勒小神庙,由外观到内部依次叙述:距阿布辛拜勒神庙不远,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后妮菲泰丽修建的庙宇,即小阿布辛拜勒庙,也是在悬崖上雕凿成的,只是规模稍小。神庙正面入口处雕有六尊石像,其中四尊是拉美西斯二世,两尊是王后。每尊都高达10米。神庙内有多座精心雕刻出的王后──妮菲泰丽的塑像,与多数古埃及雕像庄重、稳定的风格不同,这里的王后雕像神态自若,美丽动人。墙壁和天顶上饰有色彩鲜明的浮雕图案,尽管经历了三千多年,色彩依然如故。 学习阿布辛拜勒小神庙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阿布辛拜勒小神庙的外观”,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阿布辛拜勒小神庙的外观艺术内容有哪些?学生可说出:神庙在崖壁上雕凿,正面入口处雕有六尊石像,石像高大等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神庙其他图片,并根据图片的直观内容,提出与图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神庙艺术特征的认知,但注意不能把知识拓展过多。 对菲莱神庙,教材择其精要说:坐落在菲莱岛上的菲莱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之间,是努比亚地区另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神庙是唯一一座融合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杰作,庙内雕刻着众多女神的浮雕像,精美无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历史纵横】内容,加深学生对神庙建造背景的感性认识,然后提问:你能用“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艺术内容”,说明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既顶礼神明,也炫耀自己的功绩与威严”吗?学生可以利用阿布辛拜勒神庙艺术上“对太阳神和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推崇”等内容来回答问题。 本目教学,教师还可以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外动手收集神庙的图片、文字资料,分类编辑,在回到课堂上分组展示;或者,经过精心准备,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出几名同学扮演阿布辛拜勒大神庙、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和莱菲神庙的游览导游家,让导游领着同学们由外到内畅览神庙艺术美景。这样自设情景,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也有趣得多,一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目“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 本目内容叙述了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社会背景、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简单内容和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意义等问题。 (1)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社会背景。 早在19xx年时,埃及第一次修建阿斯旺水坝时,努比亚文明遗址几乎淹没于茫茫水海之中,1959年阿斯旺水坝的重建,使得努比亚神庙遗址不可避免地将落到了被湖水淹没的命运,1960年以后,努比亚文明遗址更是面临着随时消失在水海的危险。幸运的是人类意识到了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价值,世界保护组织动员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去拯救努比亚遗址,他们在1959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起草了一份国际间合作保护计划,会议后他们查勘和寻访了所有位于阿斯旺和苏丹之问的遗址,并发表了关于勘察、考古和发掘遗址的建议。在国际社会不懈的努力下,许多的努比亚遗址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并在1960年3月8日,世界保护组织发表了一份国际倡议书,呼吁全世界为了挽救努比亚文明遗址,向他们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等条件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以抢救努比亚遗址。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历史纵横】之一内容,加深学生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背景”的感性认识,然后设计问题提问: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为什么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心?教师引导学生用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艺术文明价值来说明问题。 (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 为了挽救努比亚文明遗址的呼吁发出后,先后得到了51个国家的响应。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德、法、意、埃、瑞典等34个国家派出考古专家实地调查和勘测,决定将这个遗址整体搬迁,易地保存。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与保护运动中,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具体方案是瑞典的专家提出的。根据这个方案,埃及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采用特殊的工艺,把大庙小庙切割成块,分别编号。然后用起重机吊装,搬运到新址,再按原样重新复原。正面的缝隙,全部用石头颜色一样的灰浆补齐。由于切割时注意了接缝尽可能的薄,所以重新装配后的神庙外观几乎未留下任何切割的痕迹。只是在神庙内部,故意留下接缝,以便游客可以联想起神庙的搬迁。尤为令人钦佩的是,迁移后的大庙,成功地保持了原有的方位,每年仍有两天早晨,太阳的光线可以从外面照射到最里面的太阳神等四座雕像上。 各国专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地拯救了努比亚遗址的四十多处古迹。其中的22座神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按旧貌重建,避免了被人为毁坏的命运。为纪念这次搬迁,在神庙新址的地下,特意埋藏了一本古兰经、两张埃及报纸和一些埃及硬币,以及搬迁的文件等。1980年,埃及动工兴建了努比亚博物馆,以纪念这次国际救援活动,努比亚博物馆按照古努比亚文明设计而成,具有浓厚的传统的努比亚民族风格,该博物馆占地6 000平方公里,在这座博物馆里镌刻着人类活动的历史,也折射出从公元前到公元后六世纪努比亚文明社会期间人类活动的足迹和环境。努比亚博物馆建成以后,用来记录努比亚文明遗址保护运动过程中的所有考古、挖掘等工作成果。 对本知识点的学习,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历史纵横】之二内容,加深学生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过程的辛勤劳作”的感性认识,然后设计问题提问: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中,你觉得取得了哪些成功?留下了怎样的遗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意义。 对于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问题,教材指出: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活动,也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壮举。努比亚遗址的国际救援运动,显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 本目内容既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内容所在。建议教师要采取提问对话的方式,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阿布辛拜勒神庙为什么要搬迁?为了搬迁社会各方面力量做了哪些准备?问题二、你能向同学们介绍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过程吗?这次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给你留下了哪些情感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难点,师生对话,解决教学重点知识,学生阅读课文知识,配合解决问题,逐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本目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所提供的材料,思考【学思之窗】提供的问题,师生充分讨论后解决,以此提高师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学习目的。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吊装图》和《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施工图》,以此两幅图片设立情景问题。可设计以下问题:假如你是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施工现场的一名指挥者,你说一说搬迁施工现场需要哪些技术人员?你说一说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施工的简单程序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当时参与搬迁活动的内心感受吗?这些问题的处理,可以师生对话或学生相互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一目 在“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一目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个收集工作,收集关于古埃及神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作一个简单的汇报,看哪位同学收集的最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来验证古埃及神庙遗产的真实艺术特征,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情感,又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中,本目还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问题一、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是如何产生的?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在古埃及文明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问题二、努比亚遗址神庙群的杰出代表建筑有哪些?这些杰出的建筑各自具有怎样的艺术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认识古埃及神庙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关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一目 课前同样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调查收集工作,收集与“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有关的材料。通过调查来认识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成功,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课堂讨论,主题是“人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途径?”,通过讨论使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得以提高。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历史纵横】,了解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迫切性,在此基础上导入学习本目全部内容和【学思之窗】。 本目内容学习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问题一、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命运为什么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心?问题二、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过程中,搬迁人员是如何精心设计、努力工作的?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成功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启迪?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逐一解决上述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讲述“阿布辛拜勒神庙”时,可设计挑选若干名同学分别充当“阿布辛拜勒大神庙”、“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和“菲莱神庙”的导游。 阿布辛拜勒大神庙导游介绍说:让我们先看一看阿布辛拜勒大神庙的外观吧!神庙由人工在崖壁上雕凿而成,坐西朝东,临峭壁而俯瞰尼罗河,神庙正门入口不大,左右各有两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巨型石像造型一致,头戴王冠,并膝而坐,平视远方,神态威严。大家随我进入神庙!神庙内部有三个相互连接的大厅组成,入口的大厅通道两旁,有八尊神像挺立护卫,两侧有大小不一的小室。神殿最里面供奉着太阳神等四尊神像,拉美斯二世也在其中。大家看神庙殿堂的顶壁!顶壁遍刻精美浮雕和神奇的文字。神庙建造最精妙之处是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就会从神庙正面的入口射进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尊神像,前后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消失。 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导游介绍说:让我们先从外部,仰视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吧!小神庙也是由人工雕凿在崖壁上,此神庙是拉美斯二世为妻子修建的。规模稍小,故称阿布辛拜勒小神庙。神庙正面入口处雕有六尊石像,其中四尊是拉美西斯二世,两尊是王后。同学们,随我走进神庙!饱览庙内景观吧!大家看这些精心雕刻出的塑像,都是王后的,与其他雕像庄重、稳定的风格不同,这里的王后雕像神态自若,美丽动人。大家在神庙墙壁和天顶上发现了什么?对了!是饰有色彩鲜明的浮雕图案,这些浮雕图案尽管经历了数千年,却依然色彩如故。 菲莱神庙导游介绍说:菲莱神庙也是努比亚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代表,它坐落在被誉为“尼罗河明珠”的菲莱岛上,建于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之间,是唯一一座融合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杰作。请走进神庙吧!大家现在看到的众多浮雕像,是雕刻女神的,这些浮雕女神像,精美无比,令世人惊叹! 对于“阿布辛拜勒神庙”学习时,还可以利用知识结构表,掌握阿布辛拜勒神庙艺术知识。 案例二 学习“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一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讨论,主题为“国际社会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我们最需要的?”。 观点一:国际社会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技术上,可得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观点二:国际社会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资金上,可弥补经费不足,度过困境。 观点三:国际社会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效应上,可产生最广泛的社会影响。 观点四:国际社会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社会环境上,可最大程度遏制破坏文化遗产的活动。 …… 案例三 学习“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一目。教师可以设计成功搬迁意义的讨论,拓展对阿布辛拜勒神庙成功搬迁意义的评价。 例如,(评价之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保护使我们追溯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的文明历史,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保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团结互助;如果没有世界若干国家的友好协作,没有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懈的探索、发掘和细致的工作,这些遗迹就不会保存下来。努比亚文明遗址面临着危险时,人类意识到了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价值,世界保护组织动员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去拯救努比亚遗址。阿布辛拜勒神庙建筑遗址的成功搬迁,这应归功于国际性的救援活动。
  • 第二单元 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2课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