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个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团队协作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了解故宫和长城,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阅读课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简单勾画北京平面图,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声像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教学难点:长城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了宏伟的紫禁城。明朝还修筑了蜿蜒六千多千米的长城。你到过首都北京吗?当你登上景山,俯视雄伟壮观的北京城,或是在八达岭、慕田峪眺望宛如巨龙腾飞的万里长城时,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感悟到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吗?内容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一、明清皇宫北京城的构造——京城、皇城、宫城。城市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在建筑形式上突出皇权至上的原则。故宫的布局,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二、雄伟的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原因,以及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作用。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建议让学生课前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片,充分发挥文化史课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问题解答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提示 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材料阅读  想一想,长城沿线地区出现的上述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提示 长城的修筑,巩固了北部边疆,使得长城沿线人民安心农耕,人口增加;农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商业的繁荣,边境城镇也呈现出繁荣景象。说一说,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提示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作业   一课一练板书设计: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