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课标要求】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你知道西域的范围吗?
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填写下列表格:
重要人物 时间 主要事迹 结果和意义
张骞   
班超   
3.你能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学以致用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二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
(2)材料一中“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有哪些?
(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意义?
(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
2.读图学史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
(1)材料一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东起(      ),经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关后分南北两路西行。这条路是(      )代的使者(   )开辟的。
(2)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4)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5)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想一想,通过学习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事迹,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
a. 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2.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8年    d.公元前119年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指的是谁…(    )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4.公元73年,奉命前往西域恢复内地和西域的关系的是(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a.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5.下列物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a.水稻      b.桑麻       c.粟       d.石榴
    6.欧洲国家开始派使者与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史实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王派使臣来汉
    7.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 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8.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是……(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广州
    六、中考链接
    1.(XX?永州)图2 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2.(XX?湛江)有人说:“XX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XX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XX年前,  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3.(XX?揭阳)中国的丝绸是欧洲古罗马贵族身份的象征,古罗马人穿中国丝绸的最早时间是( )
    a.秦朝时     b.汉朝时      c.康朝时       d.宋朝时
    4.(XX?济宁)右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  
    你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   )
    a.西汉的洛阳b.西汉的长安
    c.西汉的成都d.西汉的河西走廊
    5.(XX?福建宁德)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  )
    a.咸阳   b.长安     c.大都    d.京师
    6.(XX?益阳)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7.(XX?宜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是(  )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8.(XX?十堰)今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北庭都护     d.伊利将军
    9.(XX?无锡)XX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xx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0.(XX?黔东南)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1.(XX?义乌)
    材料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  —XX年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材料二  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XX年1月18日《华声报》
    (1)途经楼兰王国商路的东方起点是哪一城市?
             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
    (3)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学以致用
    (1)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
    (2)公元前138年,向西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还要经过匈奴控制地区,可能被扣押,生死难料。
    (4)第一次: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汉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面对困境,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2.读图学史
    (1)长安、西汉、张骞
    (2)西亚、丝和丝织品
    (3)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4)可以开发丝绸之路为旅游路线。
    (5)复兴丝绸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至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略。
    五、巩固练习
    1.c   2.a   3.a   4.d   5.d    6.d   7.b    8.a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六、中考链接
    1.a 2.a 3.b 4.b 5.b 6.d 7.b 8.a 9.b 10.b
    11.材料
    (1)长安    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
        (2)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变化,战争的破坏
        (3)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