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回复: 0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1)    兴起的背景p116—117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要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
【3】思想文化上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孕育而生了
(2)    兴起的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前期的指导思想p117△3 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4)    主要内容p118△1△2△3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发展到后来还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2.(1)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表现(p119?3)介绍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
(2)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p119△1:2)
(3)影响p119△2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
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
社会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和经过
(1)    背景p120—p121
国际方面【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这促使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2】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国内方面【1】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利;对内掠夺,人民负担沉重。
【2】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3】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加深。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开展爱国运动
(2)    导火线(p121△2: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    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4)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5)    经过p121—p122
运动中心转移: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他们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愤怒的学生还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初步胜利: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罢市。各地工人也纷纷罢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    各阶层的地位: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3)伟大功绩: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标志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p125?1-2
    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
    (2)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p125?2-3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    问题与主义之争p126△1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很快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他针对胡适的论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4)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p126△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p127△2
    1920年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函约各地发展组织,促进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不久,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对北方共产主义组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后,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2)    共产主义小组的作用p127△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    中共“一大”的召开
    (4)    【1】召开时间、地点p128△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2】中心任务▽1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作用p129△2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    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p130△1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内容、作用△2
    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人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6)    工人运动的高潮
    【1】    领导机构p130△3?1-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p130△3:1-2
    这些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7)    二七惨案及其教训 p130△3?1-2
    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