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回复: 0

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讲述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设计思路  
1、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次基础上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上,遵照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再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由感性到理性.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
五、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六、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启发和讨论。
2、学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七、教学准备
教师
1、搜集有关人物、北京大学的图片及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论著的原始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学案,并根据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四个问题并分组: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哪里?为什么它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第一小组解决)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相关活动有哪些?根据他们的相关活动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后来有什么新发展?你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第二小组解决)
    (3)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倡民主和科学?请你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从哲学角度,解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小组解决)
    (4)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请你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第四小组解决)
    学生:将学生按照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四个问题分成四个小组,四个小组各自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互联网等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归纳基本内容,提出解决问题初步方案。
    八、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演示《袁世凯复古尊孔》录像片段,经历了维新变法运动和 辛亥革命为什么还会出现袁世凯复古尊孔现象?其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形成近代百年的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新课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概况
    1、兴起
    教师:第一小组展示课前学习第1个问题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或纠正。
    学生: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展示 课件《青年杂志》和北大红楼旧址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史料,总结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分组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教师:第二小组展示课前学习第2个问题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或纠正。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及教材本目内容,思考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陈独秀提出二者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学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史料以及补充的相关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陈独秀的《敬告青年》节选材料,思考:陈独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合作讨论)
    学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陈独秀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中国要摆脱愚昧的状态,必须要用科学的指示破除迷信,用民主取代专制。只有科学和民主才可以打破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的这篇文章发表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序幕。
    教师:课件展示: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学生:
    教师: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忠、孝、节。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培养“不犯上作乱”的顺民的工具,旧道德束缚下的人们就无法从骨子里去反封建。要反封建、反专制,就必然要反对旧道德对人们的愚弄,反对作为旧道德的精神支柱的孔子学说。在此旗帜下,展开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讨论。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关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是怎样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中著名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所体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先锋作用。
    教师:课件展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什么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生:
    教师:文学革命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主张从内容、形式上对旧文学进行改造、创新。要反对旧思想,必然要反对旧文化的载体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同时,新思想也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教师: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变化,并讨论发展变化的原因。任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生:展开课堂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辛亥革命及其之后反对北洋军阀的失败,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已难以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之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填写下表,培养学生整理梳理教材意识。
    人物
    主要活动
    新文化运动
    前期
    新发展
    内容
    教师: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大旗,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家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和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所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第三小组展示课前学习第3个问题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或纠正。
    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摆脱愚昧的状态,必须要用科学的指示破除迷信,用民主取代专制。只有科学和民主才可以打破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序幕。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有:
    1、袁世凯大搞复辟帝制,复古尊孔。
    2、一战以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第四小组展示课前学习第4个问题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或纠正。
    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它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应客观评价这场运动。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课堂小结: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巩固练习做学案练习
    延伸拓展
    1、结合本节所学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
    2、回顾中国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总结这一历程呈现的特点?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