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回复: 0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毛泽东思想是继三民主义后20世纪所产生的又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主要指导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毛泽东思想则继而主要指导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创举,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途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学情分析
  关于毛泽东本人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大致内容在初中和政治史中已经有所涉猎,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不会显得陌生,但也容易使人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讲解往往缺乏必要的思维基础。所以,本节课如果光讲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容肯定会令学生难以理解,这也不是新课标的要求。因而,笔者将本堂课的重点置于以下几个问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大背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兼述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毛泽东本人与毛泽东思想(兼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探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分析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3、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预习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思考历史问题一定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来考虑。
 3、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与社会革命变迁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的观念。 
4、通过对引用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课外材料的能力,包括如何进行归纳和分析、如何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如何有区别地进行泛读和精读等等。
 5、通过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讨论,锻炼学生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真正体现新课标下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品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充分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充分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才能为中国人民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2、通过感受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紧要关头,以天下为己任,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识创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以其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性认识,强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的信念、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和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十月革命胜利,再到中国的毛泽东思想产生,这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因此,课堂导入就从这一角度入手:“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不久,在世界的东方,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
    (二) 新课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着重从毛泽东思想诞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交代毛泽东思想创立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就是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寻找出路,“救亡图存”历来是近代志士仁人们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3)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5)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书本内容着重讲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此为本内容的明线;从大革命到国共十年对峙,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国社会的大变迁为本内容的暗线。)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相关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成熟(抗战时期)
    ①、标志:《〈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a、解决了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b、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②、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继续发展(建国后)
    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
    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着重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③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4、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毛泽东本人的奋斗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呢?他晚年提出的错误理论属不属于毛泽东思想呢?本内容着重探讨毛泽东本人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
      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的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设问:这些思想属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引用图片和材料)“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指南。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统帅下的大民主运动。”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也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上述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
    (三) 小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经实践的检验,而理论又会反作用于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正是这一哲学原理的反映。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并经过中国革命实践检验为正确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又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正符合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六、板书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集体智慧)
    一、 背景:“走什么样的路”
    二、 过程
    1、 萌芽:农民问题 (大革命时期)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十年对峙”)
    3、 成熟:新民主主义理论 (抗战)
    4、 新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建国后)
    三、 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