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 人性的复苏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能力目标】
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
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共同赏析作品——《雅典学院》。
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背景。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右方前面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用圆规在石板上计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毕达歌拉斯。前景中心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有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那里,他们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过渡:拉斐尔对古希腊文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与拉斐尔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巨人。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梦游三界的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但拉斐尔、但丁等人生活的时代与古希腊罗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寻找久远的文明呢?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文化
(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人的古典文化
(二)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
(四)成就
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3)薄伽丘和《十日谈》: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感受名著:
    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思考:(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故事二: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
    ~故事二抨击什么?歌颂什么?
    ~抨击教会教士的腐败、虚伪;歌颂男欢女爱是人的天性。
    2.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达 ? 芬奇,拉斐尔。
    (1)达 ? 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3)“画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剧情再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                   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理解比较
    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
    这说明了文艺复兴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的内涵?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财富、快乐;反对宗教束缚,崇尚个性、自由、平等;反对愚昧无知,推崇理性、科学、知识。
    (五)意义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
    1、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产生众多文化巨人和名著;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
    【过渡】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奥秘。随着人们对教会迷信的打破,人们对教会的高压统治也越来越不满,最终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
    (3)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2、开始:《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马丁?路德(乙) 进行一场辩论 :
    甲: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
    乙:“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
    甲:“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
    乙: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
    甲: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
    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撕毁敕令)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3、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因信称义”。
    (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
    (3)最高权威来自于《圣经》, 而非罗马教会。
    (4)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
    (1)神职人员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
    (2)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教会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3)废除了修道院制度,坚持教士有结婚的权利;
    (4)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5)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5、影响
    (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探究】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背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内容: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