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回复: 0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作用。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2、过程与方法:史料研析、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主张,认识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有利于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成分。重点难点“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自主学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体原因①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阶级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思想文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含义:所谓“百家争鸣”是指代表当时不同阶级、阶层、学术流派的思想家,宣传自己的政治、学术主张,攻击反驳不同的及对立的主张,互相辩论。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诸子百家(一)儒家1、创立:春秋晚期的孔子(1)思想主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育教学   (3)文化典籍 2、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1)孟子的思想主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的思想主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道家学派1、历程:________时期,________创立;________时期,________发展2、思想主张(1)老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法家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2、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墨家1、创始人:________2、思想主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点拨联系西周晚期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填写①②,阅读教材第一、二段或者引言填写③④   阅读第4页的历史纵横,了解诸子百家  孔子认为“仁”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仁”?“仁”在当时和今天各起什么作用?“克己复礼”的“礼”指什么?反映孔子当时怎样的思想?联系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孔子有哪些教学原则至今还沿用? 孔子、孟子、荀子有哪些相同的思想主张? 孟子和荀子对立的思想主张中是什么? 战国后期,儒学的地位有何变化?什么原因导致? 阅读第6页的学思之窗,完成对应的思考题。 第6页的资料回放反映老子怎样的思想观点?   合作探究1、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影响?   2、  儒家思想中哪些主张有利于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c 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2 、“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a 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 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c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 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3 、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4.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a 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c 使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普及    d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5、 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a 《诗经》《尚书》             b 《礼》《易》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c 《乐》  《春秋》              d 《论语》 《孟子》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子贡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诲,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慧则足以使人。”——《论语》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材料三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归纳,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归纳,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4)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