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回复: 0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案+试题试卷)
教案部分
课题名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本详案)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xx大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新中国不同阶段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法;活动法;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怎样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认真解决好的课题。
教学过程:
专题三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2.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春)
(1)主要内容:
①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大一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③判断标准三有利(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计划市场是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它们只是经济调控手段);⑤本质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⑥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中共十四(1992年10月)
(1)主要内容:
①定目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提要求(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2)标志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建立
(1)内容:
①通过市场决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②突出市场作用(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公有多种共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④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③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中共xx大(1997年9月)(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完善
(1)确立指导思想(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提出新的论断(公有多种共发制度;国有主导控制力上;非公经济重要部分)。
(3)思想认识深化(这些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4.21世纪初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xx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2)xx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小结:中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市场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5)1997年,中共xx大,阐述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20年,广州人生活十大变化盘点
    变化———过年买新衫/想买就去买;变化二——分分必计较/靓菜不讲价;
    变化三——有证才能买/有钱就能买;变化四——三代五平方/一家两套房;
    变化五——踩单车上班/开轿车度假;变化六——打的也心痛/机票也不贵;
    变化七——联络靠传呼/人人拿手机;变化八——万元成首富/百万也寻常;
    变化九——七十古来稀/百岁老人多;变化十——有钱就去存/有钱去充电。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大地间荡起滚   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中的“春天”寓意什么?“画了一个圈”和“写下诗篇”分别指什么?两段歌词分别指什么历史内容?
    学案部分
    第10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基础导学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还是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召开
    (1)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方针:1993年11月召开,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内容
    ①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来源:ks5u]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②推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完善——中共xx大
    (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提出新论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意义:xx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问题研讨
    1.请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1)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即计划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二战后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2)苏联曾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取得极大地成功。
    因此,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突出的特点?
    (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要通过公平竞争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既有能力,也应当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3.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1)理论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争论,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1997年中共xx大,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一系列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实践上:1992年,开始起步;1993年,进入新阶段;xx年,初步建立。
    4.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开放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其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互动探究
    问题
    仔细阅读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第二组 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请回答:
    (1)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从第一组图片到第二组图片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措施?
    (3)根据两组图片谈谈你的认识。
    点拨
    仔细阅读图片及相关文字,可知第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情况,第二组图片反映的是当前的情况。由此,两组图片所反映的经济体制及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便很明了了。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答案
    (1)第一组图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组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最大的区别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2)措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1997年,中共xx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新思想。
    (3)可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来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练案部分
    选择题
    1.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表明               (  )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  )
    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c.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  )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关。下列有关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私有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5.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建立了公司体制,发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从单一的钢铁生产企业转变为以钢铁生产为主,金融、贸易、机械、运输、服务业等产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的这一重大变化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相关的是   (  )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xx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30周年。深圳作为“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7.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 947万家,从业人员4 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 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①gdp同比增速持续加快           ②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来源:z.xks5u.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xx大报告
    材料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的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二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