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2、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2课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7: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第一节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教材分析
    植物的营养离不开根吸收来的水分。本节教材先由实验引入,提出植物生活需要水,吸收水分的器官是根,具体吸水区域是根尖的根毛区。再用实验引出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从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介绍了植物吸水的知识。接着又介绍了吸收来的大部分水的去向(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简单介绍合理灌溉的重要性。本节的重要知识都是由实验引出的,所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效果的显著性是讲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前提。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可与实验6结合起来授课,分2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植物要从外界吸水;根尖的结构(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第二课时内容为:细胞吸水和外界浓度大小的关系(学生实验为主);蒸腾作用;合理灌溉。
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仪器,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
㈡技能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巩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讲解,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
根尖结构挂图或幻灯片、长有根毛的小麦幼苗、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每组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小麦根尖结构纵切片。
四、教学过程
㈠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出示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并结合植物在夏天傍晚的现象,提出以下问题:1.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2  .如何消除萎蔫现象,使植物正常生长?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吸水器官是根。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根尖与吸水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要了解根尖结构特点的好奇心。
㈡观察
1.观察根尖外形。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长有根毛的小麦幼苗,先用肉眼观察根尖,然后再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颜色和形态。学生通过实验后,自己总结,教师适当引导。
用放大镜可看到根尖最前端处颜色发黄,叫根冠;另有一部分根尖区域上长有“毛毛”,叫根毛,此区域叫根毛区;在根毛区以下,根冠以上的部位,叫伸长区;根冠与伸长区间,还有一小部分,叫分生区。
2.观察根尖四部分呢的细胞结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结构、大小等特点。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最顶端处,细胞体积较大,排列不整齐;再往上细胞体积较小;最后一部分表皮细胞往外突出,形成根毛,中间有一些细胞核、细胞质消失,上下连接,形成中空的导管。
㈢深化
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教师可结合挂图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
根冠细胞象一顶帽子似的,套在最前端,具有保护根尖的作用,当根冠的外层细胞被土粒磨损,在生长点附近的根冠细胞能分裂出新细胞,补充磨损的细胞;生长点细胞分裂能力很强,使根尖细胞不断增多;伸长区细胞生长很快,使根不断向土壤深处伸长,能吸收水;根毛区表皮细胞突起形成根毛,使表皮细胞吸收水的面积大大增加,吸收来的水分透过层层细胞,进入导管,再往上运输到各部位。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问题:根尖的四部分结构,哪一部分与水的吸收关系最密切?为什么?
㈣扩展
由于根尖的根毛区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区域,因此,在移栽植物的时候,尽量带土移栽。
㈤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尖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根冠   保护作用
被根冠包围,细胞小,壁薄,核大
根尖的结构  分生区     
细胞分裂能力强
和功能                              分生区上部,细胞迅速伸长
伸长区
也能吸收水
伸长区上部,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根毛区
                                                       吸收水的主要部位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⑴根尖可分为[U]             [/U]、[U]                  [/U]、[U]                  [/U]、[U]                  [/U]四部分,植物吸收水分主要在[U]                [/U]区。
⑵根尖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是[U]                  [/U],此区域的细胞特点是[U]___                                __                                                                              [/U]。
⑶根的长度能不断增加,与其有关的因素是(      )
(A)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B)根毛区细胞的不断增加            
(C)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    (D)A、C两项都是
⑷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有利于(              )
(A)固定植物的幼苗              (B)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C)保护幼根和根毛              (D)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⑸以下关于根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分布在根尖的根毛区               
(B)根毛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长突起            
(C)根毛增大了根毛区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根毛是与根毛区表皮细胞不同的细胞
2.课后作业
⑹过去的农民插秧(指水稻幼苗)时,先要把秧从田里拔出来,并洗净根上的泥土,再插到大田里。这样插下去的禾苗要经过几天的萎蔫后才会返青。目前,大力推广软盘育秧,带营养土抛秧技术。这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大缩短了禾苗的返青时间。根据以上内容分析说明:
①“拔苗”、“洗净”的过程易损伤[U]               [/U],“禾苗萎蔫”是因为根[U]               [/U]功能降低引起的。“返青”表明[U]                                                                        [/U]。
②带营养土抛秧移栽,禾苗返青时间极短,是因为这种移栽方式基本上保护了[U]       [/U]免受伤害。
⑺画一幅细胞根尖模式图,要求各区域的细胞特点明显。
3.参考答案
⑴根冠 生长点  伸长区 根毛区 根   ⑵分生区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分裂能力强,不断产生新细胞   ⑶D  ⑷C     ⑸D     ⑹①幼根和根毛  吸收水的  已长出了新的幼根和根毛   ②幼根和根毛   ⑺略
4.简要分析
⑶生长点使细胞数目增加,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从而根尖不断伸长并向土壤深处伸展(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通过细胞吸水的实验。
2.理解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根对水分的吸收。
3.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4.介绍合理灌溉。
㈡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生物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吸水的原理。
2.教学难点 :用细胞吸水原理解释根对水分的吸收。
三、教学准备
萝卜(一半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两个一样大小的萝卜)、轻度萎蔫的白菜(另一半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一株白菜)、浓盐水、清水(每组各一杯)、吸水纸、小刀、天平、一盆幼嫩的植株、塑料袋、绳。
四、教学过程
㈠植物细胞怎样吸水
1.问题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根毛区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区域,那么,植物根毛为什么能吸水呢?
2.分组实验
实验1(一半学生两人一组):取一株轻度萎蔫的白菜,把叶柄切块,混匀,称取质量相等的两份。一份放入清水中。另一份放入浓盐水中。约过20分钟后,将它们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外面的水,再称质量。
实验2(一半学生两人一组):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一个洞里装盐水,另一个洞里装清水,使水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比较洞中水的多少。
3.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1结果:放在清水中的一份质量增加,放在盐水中的一份质量减少,
实验2结果:装盐水的洞里,水增多了,装清水的洞里,水减少了。
分析:质量变化,是由于细胞吸水或失水,而吸水或失水与外界水溶液浓度有关。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
4.原理应用
根毛细胞中有大液泡,当土壤溶液低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的根就能从土壤中吸水。
日常生活中,咸咸菜就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一次施肥太浓,植物会萎蔫,甚至死亡。
㈡蒸腾
1.问题导入  。植物吸收来的水都留在体内吗?
2.演示实验
用透明塑料袋包住植物的幼嫩茎叶,放在阳光下,约二十分钟后拿入教室,观察结果。
现象:塑料袋上有许多小水珠。
结论:植物不断向大气散发水分,是吸收来的水的99%。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植物叶(主要是叶)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
意义:⑴降低叶表面的温度;⑵引导水和无机盐从根上升到叶;⑶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㈢合理灌溉
浇水要适量;每次浇时需浇透;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㈣小结
当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通过根尖的根毛区不停从土壤中吸水。吸收来的水份99%用于蒸腾作用,从而降低叶片面的温度,还使水分和无机盐能不断上升到叶。也可与上节内容连起来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
细胞吸  
水原理
外界溶液的浓度

蒸腾  概念:植物体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
   意义:降低叶表面温度
给水和无机盐往上输送提供动力
         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⑴有人将萝卜条泡在盐水里,发现变软了,原因是(    )
(A)萝卜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
(B)萝卜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入盐水里
(C)盐水进入萝卜细胞的液泡中
(D)萝卜细胞液进入盐水中
⑵将两个大小相同的去皮新鲜马铃薯条甲和乙,分别放在30%蔗糖溶液和清水里,过一段时间,出现的现象分别是甲[U]__  ___[/U],乙[U]__   ___[/U]。
⑶没能经过改良的盐碱地是不宜种植农作物的,其主要原因是(     )
(A)盐碱地含盐分高,植物需水量大
(B)盐碱地水分缺乏,造成干旱
(C)盐碱地植物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失水
(D)盐碱地蒸腾量大,植物萎蔫死亡
⑷糖拌番茄时,盘里出现的许多水主要来自(     )
(A)果皮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液
⑸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来的水大约99%是蒸腾散失掉的
(B)蒸腾可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蒸腾作用是发生在植物体内的化学变化
(D)蒸腾可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2.课后作业
⑹举出4个日常生活中与细胞吸水或失水有关的例子
⑺家庭小实验:两只相同的杯子里分别倒入等量浓度的蔗糖水和清水,在两个相同大小的胡萝卜中插入同样大小的玻璃管。然后把两个胡萝卜分别放入两杯子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玻璃管内液面的高低。
3.参考答案
⑴B   ⑵甲萎缩,乙硬挺    ⑶C   ⑷D   ⑸C   ⑹略  ⑺略
4.简要分析
⑴由于盐水浓度大于萝卜细胞细胞液浓度,因而细胞失水,导致萝卜变软。
⑵由于蔗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马铃薯萎缩,反之,则吸水变硬挺。
⑶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而死亡。
⑷糖拌番茄,使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液中的水分散失。   
⑸蒸腾是一种物理变化,在变化时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水的状态在变。
  • 2、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散失(2课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