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回复: 0

第一册 3、8哺乳类(2课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7: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第三章      动物世界[/B]
[B]第八节  哺乳类[/B]
[B]教材分析[/B]
[B] [/B]
    哺乳类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泛、功能最完善、进化最高等的动物。教材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特点,以家兔为代表,采用特殊到一般,个别到整体的学习方法,从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剖析。一方面明确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能体会到生物的进化规律。
[B]教法指导[/B]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利用实物、标本、挂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家兔的体表、身体分部、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繁殖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生物进化的观点。         
2.以实验为主线的探究型课堂。4人一组分发一只兔子,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兔的体表、身体分部、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运动等的特点。利用解剖实验得出消化、呼吸和循环、排泄和生殖等系统的特点。最后归纳哺乳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系列特征。
3、本节有些概念较难掌握,如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教师必须利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教学,如举例、比较等,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容易。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B]教案实例[/B]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家兔的生活习性、形态、身体分部。
2.掌握家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观察实物、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通过对家兔的观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与家兔复杂的取食、避敌等行为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三)教学准备
活家兔、家兔骨骼标本、家兔神经系统挂图、哺乳类牙齿挂图、家兔消化系统挂图。
四、教学过程
复习:请学生分析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一列特征?
每种动物都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我们已经学习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出示活家兔,指出以家兔为代表的哺乳动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那么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究竟是怎样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呢?
新课:
(一)快速反应能力
1.观察
把家兔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求学生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仔细地观察全貌,再集中观察它的某一部分,可发现什么?
2.实验
请学生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能观察到家兔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的特征。
感觉器官:如敲击(耳的听觉)、菜叶(鼻的嗅觉、触须和唇的触觉、眼的视觉)。
神经系统:菜叶作饵料,观察它的一系列反应。
运动系统:用棒驱赶,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3.分析归纳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分析。
形态特征:体表被毛,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感觉器官:发达,包括眼、耳、触须、唇等。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能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运动系统:展示家兔的骨骼标本,观察到后肢骨特别粗大,因而后肢肌肉发达。这与家兔快速取食和避敌有关。
(二)、营养物质的摄取
1.牙齿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有的哺乳类是肉食性动物,那么它们在牙齿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牙齿挂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归纳如下:(1)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2)肉食动物的门齿不发达,犬齿大而尖锐,臼齿的咀嚼面上有尖锐的突起。草食动物的门齿和臼齿发达,犬齿退化。从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的牙齿是与食性相适应的。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回忆青蛙消化系统的组成,阅读教材,结合挂图,展开讨论,归纳出家兔消化系统的组成。并与青蛙比较,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哺乳类的消化系统更完善、更高等。
3.消化过程
最好能结合消化系统挂图或投影具体地分析食物的消化过程。认识小肠、肓肠、胃、肝脏、胰腺、肠腺等结构及其作用。与其它几类动物比较,家兔的消化管长,消化腺发达,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师边分析,边请学生设计消化过程图,对设计较好的图在班级加以展示,加深印象。
最后小结家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神经、运动、消化等生理特点,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五、板书设计
(一)快速反应能力
脑、脊髓、神经
构成      
神经系统
功能
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触须、唇)
感受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运动
后肢粗大,善于跳跃,且运动速度快。         
(二)营养物质的摄取
1.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过程:
食物→口腔→咽→食道→胃(胃腺分泌胃液)→小肠(肠腺分泌肠液) (营养物质被吸收,粗纤维进入盲肠)→大肠→肛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以下叙述中不符合哺乳类的是(    )
(A)全身被毛,运动快速
(B)各系统功能完善,体温恒定
(C)分布较广泛,功能较完善的动物
(D)从两极到赤道,从森林、草原到海洋、沙漠,到处都有哺乳动物分布
(2)下列都是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
(A)鲸、鲨鱼      (B)蝙蝠、海豚   
(C)鼹鼠、海鳗    (D)水獭、戴胜
(3)观察家兔时必须是(   )
(A)局部观察        (B)粗略观察  
  (C)全面观察        (D)分部观察
2.课后练习
(4)家兔之所以能及时逃避敌害和迅速捕获食物是因为(   )
(A)有具嗅觉的鼻,触须和唇
(B)有敏锐的眼,能转动耳廓的耳
(C)有自由活动的颈,发达的后肢
(D)以上三项都对
(5)通过比较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牙齿,得到(   )
(A)草食动物的门齿发达,犬齿、臼齿退化
(B)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门齿、犬齿、臼齿都发达
(C)草食动物牙齿分化明显,肉食动物牙齿分化不明显
(D)肉食动物的犬齿发达,臼齿的咀嚼面上有尖锐的突起
(6)家兔的消化系统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征是(   )
(A)犬齿发达,盲肠发达,小肠很长
(B)臼齿发达,盲肠粗大,小肠很长
(C)臼齿发达,盲肠细小,小肠很长
(D)犬齿发达,盲肠细小,小肠很长
(7)下图是家兔的神经系统图,据图回答:
[B]图3-2[/B]
写出标号名称:[1][U]        [/U] [2][U]       [/U] [3][U]             [/U]。
兔的神经系统由[ ][U]         [/U]、[ ][U]           [/U]和从它们发出的[ ][U]           [/U]组成.[ ][U]         [/U]遍布身体各部分。家兔的神经系统把其他各个系统紧密地[U]        [/U]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U]            [/U]。

3.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D  (6)B  (7)脑 脊髓 神经  [1]脑  [2]脊髓  [3]神经  [3]神经 联系 整体  
七、参考资料
保护我国珍稀濒危动物   虎
武松打虎,堪称英雄,然而,当今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致使许多野生动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我国境内的虎,由于人们的捕杀及虎的栖息地的消失,其命运已岌岌可危。世界上目前仅存5 个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南亚虎、苏门虎、华南虎、东北虎。其中我国占有3 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但总的数量在世界上排在末尾。在我国保护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文献报到,生活在野外的东北虎,在世界上也只有200多头,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可能只有10头左右;加上全国动物园和饲养基地的也不过是200多头。生活在野外的华南虎、孟加拉虎,也不会超过10头。
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开始了援救老虎的行动,随后在印度、西伯利亚、我国也都采取了严加保护措施,发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饲养在动物园的三种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仅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东北虎从50年代支现在已繁殖成活了122头。
[B] (第二课时)[/B]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哺乳动物发达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2.了解兔的排泄和生殖系统。
3.了解兔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家兔的解剖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体会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家兔的内部结构特点。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动脉血、静脉血及两者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胎生。
三、教学准备
活家兔、家兔解剖器(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四、教学过程
在第一课时,充分观察家兔后,学生对研究家兔产生了兴趣,本节课可采用学生边解剖教师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解剖家兔的同时,认真地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
(一)体腔
指导学生解剖家兔,找到体腔内的膈,由膈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找到胸腔内的肺和心脏,腹腔内的肝、胃、肠等器官。
(二)发达的呼吸系统
指导学生依次观察:
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发声器   喉里的声带
呼吸器官   肺。观察肺泡结构和数量,理解发达的呼吸系统与肺泡数量的关系。再请学生具体讲解气体的交换过程。
(三)发达的循环系统
指导学生小心地剖开家兔的心脏,分清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找到与各腔连通的血管,同时告诉学生血管的名称,观察部分毛细血管。接着结合挂图分析家兔的两条血循环路线,穿插动静脉血的涵义和循环过程中两者的变化。由于左右心室完全分开,动静脉血不再混合,与其它脊椎动物相比,完全的双循环是脊椎动物身体结构与功能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条件。
通过血液循环,养料和氧气送给全身各器官、系统,同时各器官、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废物分别由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四)排泄系统
找到组成排泄系统的器官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请学生叙述各器官的功能。
(五)生殖和发育
找到兔的生殖器官,教师介绍各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卵巢和精巢,它们是雌雄两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受精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生殖方式是胎生。
请学生分析胎生的优点,教师补充归纳:胎生动物其母体为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如何进行新陈代谢?教师指出胚胎在子宫内的整个发育期间,完全靠胎盘从母体吸收养料和氧气;胚胎的代谢废物,也通过胎盘送给母体,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初生的幼兔必须哺乳。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动物哺乳的例子,谈谈哺乳给动物带来的好处。教师指出:母兔用乳汁哺育幼仔,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所以胎生和哺乳大大地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使哺乳动物成为          陆生生活能力最强的一类动物。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哺乳动物要比其它动物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通过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及生理得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小结本课。
五、板书设计
(一)体腔由  胸腔:心脏和肺
    膈分开  腹腔:肝、胃、肠、肾等
(二)发达的呼吸系统:呼吸道和肺
(三)发达的循环系统
   组成:心脏(四腔)和血管(三种)
      循环路线:
左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右心房
[B]体       循       环[/B]
     ---------------------------------------------
[B]肺       循       环[/B]
左心房→肺静脉→ 肺毛细血管→肺动脉→ 右心室
(四)排泄系统 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五)生殖和发育
  生殖:体内受精、胎生
      发育:哺乳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各项结构中,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A)膈               (B)胎生              
(C)体表被毛         (D)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
(2)家兔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A)体内受精,卵生,哺乳(B)卵生,胎生,哺乳         
(C)体内受精,胎生,哺乳(D)体外受精,胎生,哺乳
(3)在胚胎发育中,家兔的胚胎与母体形成的共同结构是(   )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胎盘
2.课后练习
(4)下列不是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
(A)袋鼠、蝙         (B)扬子鳄、乌龟   
(C)鸭嘴兽、金丝猴   (D)白鳍豚、扬子鳄
(5)家兔的两条循环路线在(   )连通
(A)心房  (B)心室  (C)动脉  (D)心脏
(6)与家兔身体细胞获得氧气、养料和排出废气、废物有关的系统是(    )
(A)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D)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
(7)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下列结构流动脉血的是 (   )
(A)体动脉、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B)体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C)肺动脉、体静脉、左心房、右心房
(D)体动脉、肺动脉、右心室、左心房  

3.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6)(C) (7)(B)   
七、参考资料
袋鼠
最常见的大袋鼠体长约2 米,而幼仔产出时仅为3 厘米长,由于有袋类动物没有胎盘,胚胎在母体内不能充分发育。发育不成熟的幼仔生下后,立即爬入母兽的育儿袋内继续发育。母兽的乳头在育儿袋内。袋鼠的脑还很原始。这些说明有袋目在动物进化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袋鼠仅分布在澳洲和南美,但从发现的化石证明,它们在新生代初期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的。解释这个事实必须从地理上的隔离来探索。澳洲在中生代末期就与其它大陆分离,后来在其它大陆上发展起来的高等哺乳类(有胎盘类),由于地理隔离就未能进入澳洲。这些原始有袋类,由于没有生存竞争者就大量发展起来,并且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发展为和大陆上有胎盘类类似的众多种类。有的种类体积很小,全长只有5 厘米,体重仅有4 克,也仅分布于澳大利亚。
  • 第一册 3、8哺乳类(2课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