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回复: 0

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7: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活动,通过观察长骨的结构,认识骨膜、骨质和骨髓,从而归纳骨的基本结构。通过“探究竟”部分的这两个探究活动,本节的两个主要知识点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然后,通过“知识链”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最后,课本通过“实际用”“亲自做”等部分进一步阐述了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应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的道理,并变成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认识骨的结构和成分特点。然后再通过课堂的讨论交流,完成“大家谈”和“知识链”的教学。最后,针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保健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对骨的生长和再生内容可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自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2.练习骨折的救护方法。
三、情感目标
认识骨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其中的重点内容是骨的成分、结构特点。在教学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和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理解和归纳。
教学媒体
小动物的骨若干,盐酸,酒精灯,图片,视频资源,动物新鲜长骨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 教师描述身边常见的现象“青少年摔倒后,爬起来就走,而老年人摔倒后却容易造成骨折。”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 在教师叙述的同时,联想身边的具体事例,引起探究其中原因的兴趣。 探究竟
(一)教师组织学 生完成课本的“探究竟1”。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骨的“硬而不脆的性质”,让学生折一折、敲一敲,使学生认识骨即折不弯,又敲不断。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 技能卡”,帮助其理解“煅烧 ”“脱钙”的作用以及煅烧骨和脱钙骨的概念。并阐述使用盐酸和酒精灯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酒精灯使用“点燃切莫灯对灯,熄灭盖帽莫吹风。”盐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盐酸对衣物和皮肤的腐蚀,取脱钙骨时不要直接用手。”)
在以上工作准备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骨硬而不脆的原因是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骨的无机成分使骨有一定的硬度,骨的有机成分使骨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骨的物理特性是由骨的成分决定的。
(如没有实验条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案的讨论。然后播放“实验——鉴定骨的成分”。)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骨,边观察边讨论。首先,引导学生拉一拉骨膜,思考并讨论鼓膜有什么特点?骨膜有什么作用?骨膜中的血管、神经起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 生将骨纵向剖开进行观察,区别骨松质和骨密质,并讨论骨松质和骨密质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分布?最后,引导学生进行骨髓和骨干结构的观察,讨论骨干呈什么形状?与日常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相似?这种结构有什么意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 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经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对骨的结 构特点和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取一段小动物的骨,折一折,敲一敲,认识其折不弯,敲不断的特性。并思考这种特性是怎样产生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技能卡”认识“脱钙骨”“煅烧骨”的概念和特性。并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竟1”的探究活动。
    各小组进行交流得出关于骨的成分的结论:骨既含有脆硬的无机物又含有柔韧的有机物。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动物的长骨进行观察,并针对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充分认识长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大家谈
    本部分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对“探究竟1”的结论进行总结就可以得出答案。第二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脱钙骨”的例子,思考老年人容易骨折是因为哪种成分少了造成的?并进一步思考“从这个现象上可以看出青少年和老年人骨的组成成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进而结合实际用的有关知识 进行讲解。 通过讨论总结出:骨硬而不脆是 与骨的成分有关,坚而不重与骨的管状结构有关。
    在教师的提示下,讨论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 知识链 本部分内容包括两方面的知识。一个是骨的结构;另一个是骨的成分及特性。这两个知识内容在“探究竟”的过程中都已经有所完成,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以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挂图对人体的骨骼简单的进行介绍。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探究竟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骨的结构和成分以及骨的特性等。
    (二)对照教师出示的骨骼挂图,对人体的骨骼系统 进行认识。 实际用 (一)关于骨的成分变化的问题,在 “大家谈”部分,已经有所渗透。这里教师可以“旧事重提”,提问学生“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呢?”引导学生对骨的成分变化的回忆。然后教师,设问“青少年骨的成分与老年骨的成分相比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青少年的骨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通过对这一连串问题的讨论回答,学生可认识到青少年骨的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此外,课桌椅高度不合适或室内的光线过暗等也会造成学生的姿势不正确。因此,还要配有高度合适的桌 椅,保持光线的充足。
    (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关于骨折处理方法的段落。然后,教师演示正确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青少年骨骼的特点以及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项。     练习骨折的救护方法。 想一想+试试看 安排学生阅读自学,并播放关于扁平足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习。
    在 学生阅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的两个问题。 阅读课文并对课本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一、骨的成分
    无机物:脆硬
    有机物:柔韧
    二、骨的结构
    骨膜、骨质、骨髓
    三、健康生活
    1.人一生中骨成分的变化
    2.青少年注意事项 四、骨折的处理共2页,当前第2页12
  • 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