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回复: 0

三、基因的表达 第一课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7: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6.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片。“遗传工程初探”录像片。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图。dna转录rna过程的挂图。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白化症患儿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dna的复制和前面学习过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方面相关的知识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观看:投影片。
  讨论: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dna的复制及其复制时特定的时间背景以及复制和均等分配对保持遗传性状稳定性的意义。
  讨论:第二个问题,首先简要归纳引出课题,然后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使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分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体现的。儿女像父母,从本质上,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dna分子复制了一份传给子女的缘故。从现象上看是性状的相似,而性状的相似说明了儿女与父母之间在蛋白质结构上的相似或相同。通过这样的讨论把学生的思维由遗传物质dna与性状的关系引导到遗传物质dna与蛋白质的关系上来。
  2.据科学家推算,人体内约含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而人体每个细胞中只含有46个dna分子,那么46个dna分子是如何控制合成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启发: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控制着不同的性状。那么,什么是基因呢?
  讲述:早在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们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是,当时所说的遗传因子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概念。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家认识到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是一种物质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基因就是这种遗传的独立单位。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们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由于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所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看图:教材12页图6-7,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讲述: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dna分子片段,该片段的碱基序列代表控制某种性状发育的信号。研究结果还表明,每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三、基因的表达 第一课时
      观看:“遗传工程初探”录像片段,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基因与dna的关系。
      自习:教材13页小资料。
      讲述: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或碱基顺序)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所以说基因是蕴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或者说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观看:投影片ii:有关人类基因数量的小资料。
      讲述:通过上面的讨论和学习,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单位,而生物性状是基因的表现形式。由于每个基因都蕴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所以基因不仅可以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把遗传信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传递给后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遗传学上把这一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
      讨论:遗传物质dna一般都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那么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引导学生推断可能的两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然后讨论哪种途径是可行的。好比具有不同语言的两个国家间的交往一样,必须时常委派一些能懂这两国语言的使者才能进行友好往来。使学生知道细胞核中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也必须通过中间媒介传递到细胞质中,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讲述: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信息的传递不是由dna直接传递给蛋白质的,而是在细胞核中先把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然后rna进入细胞质中,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我们把这种rna形象地叫做信使rna,简写为mrna。
      提问:那么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呢?
      (回答:两个阶段,即mrna的合成阶段和蛋白质的合成阶段。)
     提问:合成mrna的过程也就是转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场所在哪儿?
      观看:“遗传工程初探”录像片段中转录部分。
      讲述:通过观察同学们都知道,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摸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看图:dna转录mrna过程的图解,使学生明确mrna是如何合成的。
      启发:rna只有一条链,它的结构组成与dna有什么异同点呢?(师生讨论共同完成)
        讨论:mrna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它能够将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细胞质中去呢?
      讲述: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知道,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碱基u(尿嘧啶)。因此,在以dna为模板合成rna时,需要以u代替t与a配对,由于rna也有碱基结构,也与dna所含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 dna所携带的特定的遗传信息就能通过转录准确无误地反应到rna分子结构上,使rna也具有与dna一样的遗传信息。
      讨论:转录的特点。
      设置悬念:mrna合成之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但是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而信使rna上的碱基只有四种(a、g、c、u),那么,这四种碱基是怎样决定蛋白质上的20种氨基酸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下节课探讨。影片1
    1.取植物体任何部位的一个活细胞,为什么能通过组织培养法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2.儿女象父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三、基因的表达 第一课时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2.基因与dna的关系:
     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投影片ii
    小资料
      据科学家推算,人类大概有10万多个基因,而人类每一个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或每1个dna分子)上约有1250多个基因。3.基因的表达(二)基因控制蛋白
    质的合成
    1.转录
    (1)rna的合成
    (2)dna与rna比较 (3)转录的特点:
     在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三、基因的表达 第一课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