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案一
《雪绒花》教学设计
                                      
瓜沥二中       韩 毓
课    题:
《雪绒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13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通过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3、         能根据电影场景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乐于参与表演当中。
教学重点:
唱好二声部并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乐器(长笛、口琴、竖笛)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入座,听音乐带动学生律动起来
听音乐进教室,和老师一起律动起来
创造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环境
用长笛吹奏《雪绒花》第二声部旋律
快速听辨歌曲的名字
引出课题,熟悉第二声部旋律




聆听学生讲述剧情给予补充
播放《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片段。
简介剧情。
欣赏音乐剧《雪绒花》歌曲片段
通过对第一声部的学习和演唱,更好的体会、感受歌曲,为第二声部学习做铺垫。
请学生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找出歌曲多次重复的旋律和高潮部分
3/4拍子,旋律3–5│2┅│ⅰ?5│4┅│先后三次出现,高潮在第三乐句
教师钢琴弹奏歌曲的第一声部,为学生伴奏
根据对音乐的欣赏与分析,有感情的演唱《雪绒花》第一声部
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找出:1)旋律的主要音2)多次重复的小节3)与第一声部重复的乐句
以自学为主,用自备的乐器吹奏歌曲的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旋律
以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为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和老师的合作中学会相互配合及声音和谐统一。
用长笛吹奏第一声部,与学生合奏
吹奏第二声部旋律,反馈自学效果
弹奏第二声部旋律,纠正演唱不准的地方。
先用“lu”模唱,再随钢琴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二声部歌词。
演唱第二声部,引导学生合唱时相互配合及声音的和谐统一。
轻声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体会合唱效果。
钢琴为较弱的声部伴奏或与学生齐唱
自由组合,分成两个声部合唱《雪绒花》


播放剧中第二次演唱《雪绒花》的片段,简单的介绍这一片段剧情。
仔细观察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为下面的表演选择一个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在影片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同一歌曲在不同环境,对音乐有不同的处理。通过场景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会音乐有贯穿主题,发展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上校、修女、孩子、观众)
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表演这一片段。先由报幕的同学宣布“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为大家演唱《雪绒花》”然后表演者上场演唱,其他同学当观众与表演者合唱。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引导学生吸取上几位同学表演好的地方,重新处理不理想的地方。
    对表演的同学简单进行评价。
    由表演者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再次表演。
    教师给予归纳和总结。
    播放影视音乐片段
    通过欣赏与亲身体验,说说自己所熟悉的反映影视主题的歌曲或插曲,思考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对本堂课简单概括,播放萨克斯演奏的《雪绒花》,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利用课余时间完整的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收集剧中的好听歌曲。
    怀着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离开教室。
    教案二
    荧  屏  乐  声
    课型:综合课
    年级:初一年级
    执教:朝晖初中  金丽娜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欣赏、比较、讨论、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体验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影视音乐对影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平原游击队》和《嘎达梅林》中的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说出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  能够根据音乐提示设计人物形象;
    3.  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狮子王》片段,学生进教室欣赏。
      2.教师提问:大家看过这部影片吗?是什么题目?
    学生回答:《狮子王》
    3.教师:《狮子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画面很精美,而且音乐非常棒。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荧屏乐声”。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段音乐要表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4.播放《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片断(音乐)。
    5.学生欣赏并哼唱这一主题:。。。。。。(用la来模唱)。
    6.教师:音乐描写哪类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7.教师:非常好,下面我要请同学们为这一人物形象设计一组动作。
    学生讨论设计动作队形。
    8.学生跟随音乐一起表演电影场景。
    9.教师:下面我们去看看电影导演给这段音乐配备了怎样的画面和人物。
    10.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片断。
      11.教师归纳: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编剧、绘画、摄影、配音、后期剪辑等等涉及到了美术、戏剧、文学等诸多艺术形式,音乐当然是电影中必不可少得艺术形式。其实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屏,在需要配乐时立刻把唱机磁头放到唱片上。这种方法一方面用音乐渲染了剧情,同时也掩盖了放映机的噪音。
    二. 电影片断欣赏-《嘎达梅林》
    1.  教师:同学们听说过一位名字叫“嘎达”的蒙古族英雄吗?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六十多年前,东部哲里木盟的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不忍看着人民平静的生活遭受破坏,为了夺回属于人民的土地,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腐败统治,最后壮烈牺牲了。草原人民为了纪念他,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去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去感受一下蒙古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回我们的音乐在电影中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影片中还出现了一样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是什么?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2.  播放电影《嘎达梅林》中主题旋律的片断。(学生欣赏完后回答:马头琴)
    3.  教师归纳:影片中的马头琴一响起,便把我们带到了美丽辽阔的草原上。所以说电影音乐不但能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还能够反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三.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1.教师:  在了解了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几个作用之后,我们再去看一看音乐在观众的内心引起了怎样的共鸣。
            相信同学们对“奥斯卡金像奖”应该不会陌生吧。其实它正式的名称应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
    奥斯卡音乐奖分为:最佳音乐创作、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个奖。其中最佳音乐创作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而创作整套音乐的作曲家的;最佳配乐奖不单指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指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地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专为影片而创作的歌曲的作者。
    2.教师:接下来老师要为大家唱一首获得过奥斯卡最佳歌曲奖的歌曲,歌名叫《多来咪》。我希望等下同学们可以跟我一起唱起来。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多来咪》。
    4.教师:有谁知道这首歌曲选自哪一部电影?   学生回答:《音乐之声》。
         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最佳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四.>
    1.教师讲述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
    教师:  《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参看课本34页插图1)。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参看课本34页插图2)。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参看课本34页插图2)。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后来举世闻名的歌曲《雪绒花》。
    2.播放片段《雪绒花》。思考: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
    学生:欣赏影片片段,会唱的同学跟唱。回答:上校怀着激动,开心,欣喜的心情唱完这首歌。
    3.教师:下面让我们用英文来学唱一下这首《雪绒花》。
    用英文演唱《雪绒花》。 (难度大的地方着重学唱)
           教师提问:这次是在哪里唱的?面对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地点:家里;对象:纯洁的孩子;表达内涵:真、善、美。
    4.教师:  我们接着故事。玛丽亚在上校家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上校向玛利亚求婚了。就在他们外出蜜月回家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还要让他到海军去服役。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瑞士(参看课本34页插图4)。就在他们整装逃跑时,被敌人发现。上校伪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的监视。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在这个晚会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们的内心都沸腾了,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的信念,一齐唱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慌。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同学们,如果我们此时就在那剧院的舞台下,看到自己的家乡饱受敌人的欺凌,看到特拉普特上校哽咽地唱不出声的时候,让我们跟玛丽亚和孩子们一样,帮助特拉普特上校一起来唱完这首《雪绒花》好吗?
    5.教师提示歌曲的情绪:沉重,伤感。全体演唱《雪绒花》。
    6.欣赏第二次演唱的《雪绒花》。思考:这次上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上校怀着沉重、愤怒的心情唱完这首歌。
      教师: 同一个人用完全不同的心情唱完了同一首歌曲,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两首《雪绒花》的出现有哪些不同。
    7.比较两次出现的同一首歌曲《雪绒花》(出示幻灯片)
                    第一次唱                第二次唱
    地点            家里                     剧院
    对象           纯洁的孩子             凶恶的敌人
    表达内涵       真、善、美             假、恶、丑
    8.教师: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电影音乐还能够表达电影的主题,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塑造人物内心的变化。
    五.拓展欣赏:(机动)
            教师:《音乐之声》在全球公映以后,《雪绒花》、《多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都成为了世界有名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在上校离家的时候,玛丽亚和孩子们排练的节目。
    欣赏:《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
    六.教师归纳: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电影音乐的几大主要的作用:
    ·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
                    ·能反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即背景气氛的作用
                    ·能表达电影主题,渲染烘托气氛。
                    当然电影音乐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有赖于我们自己在观赏影片的时候对它的感受,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收集一些优秀的电影音乐在今后的课上一起分享。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此刻教学。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