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7: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媚眼如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卢庆泽

教学目标
1.观察中国鼓的外观,认识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探究、创作、评价等实践活动,完成对鼓乐的鉴赏。
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通过互相观摩、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对鼓乐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简单自我介绍(略)
2.欣赏红罂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中国龙》(片段)
导言: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一定感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力量。它或者气势磅礴,或者激亢振奋,或者雄浑壮阔,或者清脆亮丽……这铿锵有力的中国鼓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溶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文化,离不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鼓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鼓的文化积淀,用心去体味它感天动地的铿锵神韵!
3.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从创设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震撼。引发学生对鼓乐的兴趣。


1.看
鼓:
师: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鼓的一种,请同学们观察后回
问题。 问题1:中国鼓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问题2:中国鼓都有哪些种类?
生:中国鼓是用木头、钉子、皮革制作而成。
师:除了以上材料,古代人还能用什么材料制作中国鼓呢?对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先民,什么材料是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呢?
生:讨论后作出回答(石头)
师:古代人把制作乐器的材料,共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音”。除了金、石、土、革、木外,还有丝、竹、匏。(展示图片)学生回答问题2:腰鼓、大鼓、小鼓等。
师:中国鼓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从制作材料上可分为土鼓、木鼓、铜鼓等;从鼓的形状上有大鼓、小鼓、手鼓、花盆鼓等;从鼓的功用上还可分为节气鼓、钟楼鼓等等。
材料上有土鼓
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主动探究、了解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和种类。并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后拓展探究。
鼓的种类问题,同学们可以作为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课下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探究。
2.学
鼓:
师: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已经对中国鼓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有很多同学在思考中国鼓的演奏方法了。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山西绛鼓《滚核桃》片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寻找中国鼓的演奏方法和部位。
生:欣赏之后,学生参与、体验鼓的奏法并演示自己寻找到的答案。包括敲击鼓梆、敲击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等。
师:中国鼓的演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找到了中国鼓的一些演奏方法和部位,表演也是很精彩的。
师:山西绛鼓以花敲干打而著称,演奏技巧多样而繁杂。可以代表中国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和部位。就大鼓而言有敲击鼓梆、敲击鼓面、闷击鼓面、单手滚奏、双手交叉敲击鼓梆、交替敲击鼓棰、闷击向前(向后)推奏。
根据《滚核桃》的表演,激活学生先前的经验,通过欣赏,主动探究、寻找鼓的演奏方法和击打部位,调动学生用多种方法敲击大鼓,初步感受大鼓的节奏魅力。为下一环节进行铺垫。





1.赏
鼓:
师:在构成音乐的“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中,鼓是最擅长表现节奏的。请欣赏《双鼓绝唱——牛虎斗》片段,体会鼓是怎么把节奏和人的心理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师:(提炼节奏)慢节奏——威严
    快节奏——紧张
    生:合作探究、归纳情感
    2.玩
    鼓:
    师:我们已经对中国鼓的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两个情境进行中国鼓的即兴创作。(给出情境,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境1:
    一场战斗

    境2:
    一个节日
    生:根据给出情境分组探究、创编。
    3.表演:
    生:各组同学分别表演本组的鼓乐创作,并讲述每个场景的设计构思。
    4.评价:自评、互评、他评。
    师:其实中国鼓最早的时候并不是作为乐器而存在的。是由于远古先民自身的脆弱和对自然界的困惑而产生的一种工具。特别是看到天上打雷就会下雨,万物就会生长,于是对自然产生了不解,进而崇拜,模仿雷声创造了中国鼓。作为神器和礼器而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祭祀等活动。到了周代,鼓才被用作乐器,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战争、报警、报时、节庆等方方面面。它的演奏大多都是即兴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学生们的表演也充分验证和说明这一点,最后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通过教师的提炼节奏,引导学生体验各种节奏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及情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学生对鼓乐创作的渴望。
    设定情境、创设表现的空间,在实践中获得对鼓的感受和体验。
    运用丰富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增强学生对鼓乐的创作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生的互评、自评、他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师:中国鼓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中国鼓的历史久远,那铿锵的鼓乐声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边,中国的鼓乐给了我们力量,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它的演奏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正像我们同学表演的鼓乐一样,使人难忘。希望这节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中国鼓的认识,更是关注中国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开始。
    鉴赏课结束了,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能够对鼓乐有一个新的认识。对鼓乐的感受和探究仍在继续。让学生带着对鼓乐的情感和向往走出课堂。
    教师简介
    卢庆泽,xx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修舞蹈编导,副修钢琴、手风琴、声乐、音乐理论等。哈尔滨市科研骨干教师。曾获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高中组一等奖。多次参加省、市、区及国家级新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培训;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观摩课赛课一等奖和科研论文一等奖,并承担了相应的国家“十五”、“xx”科研课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两次获黑龙江省教育厅全省中小学音乐、美术录像课高中组音乐学科一等奖。xx年6月在全国新课程音乐教学观摩与交流(东北三省)活动中,获观摩课高中组二等奖。 ===============================教学点评
    《鼓乐铿锵》是一节对中国鼓进行鉴赏的课。这节课主要突出对鼓的“鉴”与“赏”,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中国鼓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把以审美为核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从教学的整体安排上体现上了以音乐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导入部分,以《中国龙》的鼓乐,展示出现代鼓乐的审美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底蕴及教学语言的优势,引导学生在“看鼓”、“学鼓”、“赏鼓”、“玩鼓”等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审美实践;在课件的设计上,教师为了配合“鼓乐铿锵”的教学,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红、黄两种色调有机搭配,彰显出中国鼓的审美魅力。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创设情境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是这节课另一个亮点。教师在“鼓乐铿锵”的情境设计中,没有设制固定的节奏型来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是围绕情境空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鼓的体验和认识,提高学生对鼓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在感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震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探究鼓的材料、制作、功用、地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过程中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学生便在欣赏山西绛鼓《滚核桃》片段后,利用教师提供的“鼓”, 演示自己寻找到的演奏方法和部位,由于学生零距离接触鼓并亲身体验击打,启动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在特定情境的设定中学生自由选择,找到了击鼓的乐趣,使学生在关注音乐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检验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教师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并能以轻松、生动的语言,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愉悦。

    点评人:于薇(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张铁忠:(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